晚上7时许,几百名村民举着4条龙齐聚小学操场。龙围着操场转了起来,头尾相接、蜿蜒盘旋。人龙互动,嬉戏,场面怎一个“热闹”能形容。 两马闹元宵 每年元宵上千盏花灯在马尾与马祖流光溢彩,传承着两岸人民无法割舍的感情。孰不知早在千百年前,一个流传在闽江口善良“海神”的神话故事,触发了“两马”人民交流闹花灯的习俗,并世代相袭。如今,“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更是成为迄今为止全国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名录。 “两马”花灯习俗源于“海神”传说 根据记载,两地人民自唐宋以来便有春节、元宵期间送花灯、闹花灯的民间节俗。而这个习俗,据说还起源于闽江口一个古老的故事。 很久以前,玉皇三太子因打抱不平触犯天规,被贬下凡间,投生于东海岸边一渔家。他扶困济贫,帮助渔家驱邪消祸,与龙王三太子发生打斗,惹怒玉帝。玉帝派天兵对他处以分尸三段的酷刑,头部被扔在“马祖澳”。正月十一被半岛渔民抱回岸上,设坛祭奠,尊为海神。 此后,每年正月,渔民们都自发地扎糊“海神”头像灯,于元宵节前后,举火把通宵陪游,纪念善良的“海神”。此风世代相袭,闹“海神”灯逐步成为马尾与马祖两岸人民祈求平安与和谐富足,寄托思念和祝福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