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 县域文化> 民俗风情 > 正文
老手艺老民俗 复兴福州永泰嵩口古镇
2016-10-07 17:27:54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詹君凌  

东南网11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两张闲置的八仙桌,拼接在一起变身成为现代简约长桌;两个竹编小鱼篓,被改成了一盏可以到处移动的电灯……这些创意在逐渐改变福州永泰嵩口古镇居民的生活。

自今年年初,嵩口古镇引进台湾旅游协会专家,进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古民居修缮设计后,从古镇手工艺复活开始,旧物利用的环保理念在村民中流传开来。

“嵩口和台南非常相似,在大片新旧混搭的建筑背后,深藏着生动的市井生活。”台湾“打开联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执行长邓海说。

旧物改造 将成创意旅游产品

昨日,记者来到嵩口古镇,在台湾专家的办公室内看到一些特别的陈列,一间普通的闲置办公室,被改造成了一间颇具现代感的咖啡间。

“这张宝蓝色的椅子,就是村民丢弃在门前的旧木凳。”嵩口镇镇长鲍瑞坊介绍,台湾设计师把椅子捡了回来,简单加固后,用宝蓝色的仿皮将椅子包个严严实实,旧凳子一下变了模样,很多人看到都觉得新奇。记者还注意到,咖啡间所用的柜子、小茶几、灯具,也都是由村民家中的旧物改造而成。

邓海告诉记者,他们在村里走访时发现,在嵩口,除了目前还保留的120多座古民居以及鼓楼、古堡、古庙等建筑外,还有不少留存的手工艺习俗。现代生活冲击了这里,很多旧物弃而不用,他们觉得很可惜。

“这些村民眼中的旧物,稍加改造,就焕然一新了。”邓海说,古镇改造,有时旧物利用也是一种方式。他说,下一步的计划是尝试教大家把当地“土”产简单包装、改造,变成最有特色的创意旅游产品。

沿用老手艺 恢复老街商铺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还看到竹编、线面、红薯淀粉等手工作坊。下坂村内,一户人家正在大门前的空地上做红薯淀粉,地上摆放着十多个直径超过一米的大盆,盆上“民国三十六年”的字样很是显眼。

“这几个大盆子用了60多年了,家里人很爱护,每年做地瓜粉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用。”村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很多城里人喜欢吃这种纯手工的地瓜粉,清洗、沉淀、晾晒,没有任何的化学添加剂。

在通往嵩口码头的古街上,林师傅正在剥竹条,作坊内的竹编成品很少。林师傅说,编一个箩筐要两三天的时间,当地人搬新房子有用竹箩筐挑一担五谷图吉利的习俗,原本就有销路,现在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买,说好看,要买回家做摆设。

永泰县嵩口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茂林告诉记者,嵩口仍然留存着不少传统手工艺习俗,像竹编、线面、白酱油、红薯淀粉、芙蓉李干、嵩阳老饼、九重糕等,都比较兴盛。

记者了解到,嵩口古镇已经开始针对镇区的古民居进行环境整治,针对老手艺恢复当地的“老街商铺”,修复或重建直街、横街、米粉街、关帝庙街,重现米粉店、酿坊、布店等民间特色商铺,开放式经营,重现当年繁华。

古镇复兴 体验是为了保存

台湾专家入驻古镇,实行复兴计划,这在福建的名村、名镇遗产利用中还是首次。

台湾设计师褚湘淇告诉记者,嵩口的古村庙原来是当地祭拜的场所,1959年成为电影院,闲置了很久,房子破损得厉害,村民一直希望能恢复庙宇。而他们的设计理念是“电影庙”。

“旧房子的用法可以很灵活,既保留电影院的功能,又开辟一片区域满足村民信仰。”褚湘淇介绍,修房子的工匠,是拥有传统技艺的本地老师傅,村民集资改造重修,来实现自己的文化需求。

在邓海看来,嵩口古镇的老房子还可以做更多和艺术有关的事情。“主人家可以把自己的祖产经营起来,消费者来买东西,也买文化。”他说,来买这种体验,其实就是在保存。只要有空间,就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艺术。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