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 县域文化> 清新永泰 > 正文
人文同安 | 走进嘉禄庄、九斗庄——两个大庄寨 一部孝友史
2016-12-26 11:01:39 来源: 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 陈肖  

孝悌是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的一种德行,孔子甚至认为它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在永泰的同安镇同安村,相距数十米就有两座庄寨,它们都为兄弟所建,庄寨中就有一块“孝友”匾备受推崇。这块匾因何得来,由谁颁出?这两个字如何一百多年来影响了一方水土和人情?

永泰庄寨既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还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本期《寨•见》永泰庄寨系列专题报道,将带您走进同安镇同安村,探访血脉相系、文化相承的嘉禄庄、九斗庄。

1、奔赴千里救遗孤

嘉禄庄和九斗庄有着它们闻名四乡的品格,那就是兄弟和睦、族亲友善,九斗庄更是一座用木雕“传声”的理学讲坛。百多年来,庄寨与人饱经风霜,其中悲欢足以写一部长篇连续剧,而第一集可以从一块题着“孝友”的匾讲起。

在嘉禄庄中,一块“孝友”牌匾,最为其家族子孙所珍视。这块匾颁自朝廷,受颁的人是建起嘉禄庄的张昭乾、张昭融两兄弟。褒奖张氏兄弟在“孝友”这项德行上,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据流传故事,张昭乾、张昭融有位堂弟在四川即用县任职,这位堂弟英年早逝,留下遗孤张昭年。张昭年当时年方二三岁,竟被管家卖与人家,换钱供其花天酒地。消息传回家乡,身为堂亲的昭乾、昭融两兄弟寝食难安,商议之后,由昭融千里奔赴四川,赎出遗孤并带回抚养。

昭乾、昭融两兄弟将张昭年视为己出,照顾至成年,还为他置家娶妻,使得堂弟一脉得以繁衍。

张昭年的后人感于昭乾、昭融挺身抚养遗孤的义举,请求四川即用县的乡绅名士向朝廷推荐“孝友”,得到礼部的批准。清丁丑三年,光绪帝颁圣旨赐“孝友”匾。

今天人们还能在嘉禄庄中见到这块匾,其实当年在进同安村的路上还有一座用青石雕刻的牌坊,上面放置着圣旨,写着“孝友”,可惜牌坊已在“文革”中被毁。但是,“孝友”的士绅风度,却在张家世代演绎着。

建于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的嘉禄庄,被周边的人们称为同安寨,足见当年它在同安人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不一般的地位,既是因为建筑本身的庞大气派,也是由于这里非同一般的家风气质。

2、兄弟同茔感情笃

嘉禄庄是一座呈方形布局,共有11个埕和8个天井的大庄寨。庄内有182个房间,最多时200多人同住在庄内,如今嘉禄庄繁衍的子孙已有1000多人。关于“孝友”的“友”,在这座大庄寨中有分外多的故事反复加以诠释。

先从同建嘉禄庄的张昭乾、张昭融兄弟讲起。他们兄弟感情甚笃,虽皆财力雄厚,但并不“各起炉灶”,所以一同建起大宅。一百多年后,张氏后人翻阅族谱,还发现一处说明张家兄弟情感的不寻常之处。过去有钱人家多数在生前就已修好阴宅,并且大多是夫妻同茔。但据族谱记载,张昭乾、张昭融兄弟俩死后,葬于同一处。而兄弟俩的妻子,妯娌也同葬一处。这一细节或可说明张家不仅兄弟感情深厚,妯娌相处也非常和睦。这种亲族友善的家风,在后代依旧延续。

3、理学讲坛“设”窗上

与嘉禄庄相邻的九斗庄,也由兄弟合力建成。起建者是张昭融的三个儿子明良、明恪、明起。九斗庄始建于1895年。建造时间长达14年。

族谱记载,九斗庄建造时,明良、明恪、明起三兄弟已步入晚年。因此九斗庄的建筑“个性”处处可见稳重大气。它的围墙很朴素,并不像嘉禄庄寨墙高耸,有枪眼有碉楼。光从外墙看,人们并不能想见内里是怎样一座深宅大院。而九斗庄名称由来,据说是因为它占地之大,足可播种九斗稻种。

外墙虽朴素,九斗庄却像一位饱读诗书的长者,雕梁画栋间尽显智慧。踏入九斗庄,厅堂的左右厢房的隔扇窗和下绦环板上,全是楷书木刻。上涤环板上则是隶书木刻,写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安分守命,顺时听天”等。

这些木刻板上的字句,都与理学有关。宋朝理学名家朱熹、张载,明代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明末清初理学名家陆稼书、张履祥等名句尽在其中。名家荟萃,木刻传声,九斗庄可以说是一个理学的讲坛。

4、辞官办学一举人

九斗庄的书卷气,当然与明良、明恪、明起三兄弟重视传承耕读家风密切相关,尤其是曾经中举的张明恪。据族谱记载,张明恪其人颇有仙风道骨,行事如同闲云野鹤。他虽考取功名,但因看透晚清官场的腐败,拒绝了官职,选择留在同安创办私塾学堂,传课授业、教书育人,前后长达十多年。

可贵的是,由明恪创立的私塾并不“私”,除了嘉禄庄、九斗庄的后人,乡里的孩子不论贫富,也都可入学。穷人家的孩子只要向先生交些家中种的黄豆、大米,甚至几棵蔬菜,供作先生口粮,就可入读这所同安私塾学堂。后来张明恪长子张高泉将私塾扩建,成为辅弼学校,西洋风格建筑的校舍,最盛时招收有六七百学童就学。受益于这一学堂的孩子中,就有后来留学于美国、任教于福建协和大学的教育家檀仁梅。

5、全族倾囊平风波

嘉禄庄、九斗庄相继建起,家族鼎盛一时。张明恪的二子张高尧(后人称高尧公)时,还创办了三升钱庄。钱庄传至高尧公长子曾玑公手中,已颇具规模。钱庄在福州城内也有商号“三升号”,民国时发行的银票能通兑福建周边省份,银票上甚至中英文齐备。而同安寨附近,目力所及的田地山林,均是这两个庄寨所有。

但天有不测风云,当时“三升号”的当家人、长子曾玑公在31岁时突然抱病去世。曾玑公之后,虽有五弟二妹,但都年纪尚轻。顶梁柱的遽然倒塌,难免引发民众的恐慌挤兑。但全族人为了维护钱庄的诚信名声,不惜典卖田产,以将银票全数兑付。对此事有记忆的老辈人描述说,当时的银元以担计,一担一担挑去付给蜂拥而来兑换银票的人,早已分不清哪些银票是放贷来的,哪些是存钱的。嘉禄庄、九斗庄的财力经此风波,大大折损,但张家人的诚信名声却分毫不减。

6、一诺千金嫁娇娥

在钱庄挤兑风波之后,嘉禄庄、九斗庄的开始走向败落。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家族的架子尤在。张家长幼数辈依旧生活在一起,日常仍是济济一堂。

话说张家一位小姐,高泉公的长房孙女,原本指腹为婚许给了霞拔的一户林姓人家。但这位小姐长到了十七八岁,林家人却迟迟不上门提亲。嘉禄庄的长辈心觉奇怪:莫不是对方嫌我们家家道中落,想悔婚了?

他们派人去霞拔打听,这才发现原来林家早在钱庄挤兑风波之前也败落了。林家人表示,并不是他们想悔婚,而是实在没有颜面上门,也不想连累张家小姐下嫁受穷。话说到这个份上,嘉禄庄本可顺水推舟,就此取消了这桩婚事。但是他们思虑之下认为,做人重要的是不可言而无信,婚事还是要如约进行。

不仅如此,嘉禄庄还慷慨地给大小姐陪嫁去了两个丫鬟,几十亩的田契。只是再多的陪嫁,也填不了林家的窟窿。嫁妆在一两年内就被尽数用于还债,年轻的小两口一贫如洗,只好踏上南洋谋生的路途。不料,这也为嘉禄庄的传奇,写下了篇外的一笔。

在嘉禄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张家大小姐知书达理,性格坚韧。虽然幼时从未受过穷,但随夫去了南洋却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她在工地打过工、卖过冰激凌。一共生育了9个孩子,全部接受教育,并且全都博士毕业。其中还有数个是毕业于英国的牛津、剑桥这样的名校。这些孩子中,有一位后来成了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高管。在新加坡与中国建交后,由他主导,开辟了新加坡与中国的第一条航线。上世纪90年代,张小姐的后人还曾回嘉禄庄“寻亲访祖”。

7、红纸糊窗保文物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岁月中,嘉禄庄、九斗庄几经风雨,却几乎完好地保存下来,包括那些本会被毁于“文革”的众多理学名言的木刻。这其中亦有一段故事可说。

由于民国时就已家道中落,田产卖光,嘉禄庄和九斗庄的后人在解放后皆成“贫农”,得以平安度日。而两个庄寨后来也被征为公用,九斗庄在“文革”中成为了同安的粮站所在地。在那个特殊年代,九斗庄那些刻在厅堂醒目的理学名言成为了要被“铲除”的四旧。正当有人开始要刮凿那些木刻时,当时粮站一位范姓站长进门看到了这一情景,连忙劝阻,请他们暂时别动手。可怎样能让这些珍宝不毁于浩劫?

这位颇有智慧和胆识的范站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连夜找来许多大红纸,书写上毛主席语录,再将这些写了语录的红纸把原来的木刻严实裱糊盖住。这下再无人敢撕毛主席语录,而语录背后的木刻也尽数得以保全。

至于嘉禄后人,后来虽都陆续迁出祖宅,到各地甚至海外开枝散叶,但每年家族聚会,一通电话就能聚集起数百人,家族亲缘情感并未随岁月淡去。嘉禄庄、九斗庄,尽管有些墙残瓦旧,曾经的红漆描金在时间中斑驳,但仔细品味,在其中生活过的人的品格、精神犹在屋宇间。它们生动诠释了何谓“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

【交通小贴士】

福州市区驾车往永泰同安,可自福州高速南出口上福诏高速往永泰方向,从永泰西出口,再往同安镇同安村。全程约80公里,需 1小时30分钟左右。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