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县域文化>永泰庄寨>头条> > 正文
白云底下是君乡 复兴梦圆应可期
2018-12-25 10:50:27 赵金华来源:   责任编辑:    手机版

  车过闽侯鸿尾,就进入蜿蜒的山路。有雨淅淅沥沥地飘着,抬望眼,青山云雾蒸腾、玉带环绕。 

  要去寻访的,是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 

  村名“白云”,当然跟白云有关。相传,黄氏先祖到姬岩祈梦,得神仙语之:“白云底下是君乡。”次晨果见有白云缭绕,青山环抱中,一片盆地遗世独立,先祖当即决定迁居此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诗书传家的淳朴家风,造就了此后数百年白云黄氏一脉文运昌盛,名人辈出。 

  今天,黄氏后人立志复兴白云文化,让子孙后代重拾先祖文化瑰宝,以祈“诗风再盛文运重昌”! 

香草名家世业传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一场浩劫降临。 

  那年十二月,邑寇赵子章攻进白云。永泰《旧县志·大事记》载:“贼盘踞四月,饱其所欲,乃尽焚庐舍而去。”整个山村,除半座祠堂残存外,仅余焦土一片。 

  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璂回到阔别多年的故里,忆起当年那场浩劫,写下“萋萋草树焚如屋,一夜空山泣鬼神”的诗句,凄凉与悲愤,充盈胸臆间! 

  就在这满目凄凉中,一阵悦耳的读书声传来,又惊又喜的黄璂笔锋一转,写道:“最喜吾家爱耕读,覆巢重垒旧书声。” 

  琅琅书声中,他看到了家风重振的希望! 

  旧时,黄氏家族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族中六成人耕种、四成人读书。但在农忙时,读书人必须参加耕种;农闲时,种田人也必须去读书。 

  黄氏家族家家都要供奉孔圣人,一日三餐前,家人须恭敬诵读儒家经典,或《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典籍。 

  正因此,黄氏族人中“不辨四声者无一家”,家家有人识平仄韵律,许多人会吟诗作对。黄家世代文人、名人辈出,赢得“白云世业,香草名家”美誉。后世统计,明天启年之后至晚清,黄家出了7个进士、22个举人,贡生、秀才等百余人,其中包括经学大师黄文焕,诗书名家黄任,有“福建蔡元培”之称、曾任孙中山秘书的黄展云,以及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黄建勋、黄乃钦等;黄氏先贤有诗文集传世的就有25人,其中有50多部收录民国出版的《永泰县志》中,有许多部收于省图书馆特藏部。 

百余牌匾今安在 

  多年之后,又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来了! 

  忆起那场浩劫,年近八旬的黄修朗老先生不禁叹道:“那真是灭顶之灾啊!” 

  运动开始时,老先生还在中学教书。他家里留有不少典籍,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珍本。“破四旧”风起,公社干部找上门,要他交出那些书籍,否则开除公职。迫于无奈,他只能选择上缴。还有很多人也是拖着板车,把书籍、牌匾送去焚毁。 

  黄氏宗祠里,原有上百面历朝历代留下的牌匾,诸如“文魁”“亚魁”“进士”等。然而,一夜之间,这些牌匾就被统统摘下,付之一炬! 

  被毁的,又何止典籍、牌匾?当批林批孔风起,谁家敢供奉“孔老二”的塑像?又有谁敢诵读他的经典? 

  当然,也有村民冒死私藏了一些典籍,但所存者十之无一;传承近千年的家风,也戛然而止! 

白云千载梦悠悠 

  转眼到了2011年,由乡贤、企业家黄周发起并独资承办,被称为“姬岩峰会”的白云文化传承联谊会召开了。300余名工作在各地的黄氏后人及当地乡贤齐聚姬岩,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文化复兴计划”。 

  会后,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黄修涵,放弃了已做得风生水起的房地产事业,回到家乡践行“文化复兴”大业。他先是创办了“白云人家博物馆”,又陆续投巨资办起了花海公园、养生馆等乡村旅游项目。今年,他们还成立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小组、筹办名人公园等。 

  谈到“文化复兴计划”的目标,饱读诗书的黄修朗老校长这样说:“希望孩子们都能写格律诗!”为此,他花了不少时间编撰《声律启蒙》等开蒙律诗书籍;书画家、摄影家黄以注在完成编辑出版5本《麟峰黄氏艺文丛书》后,重点关注的是麟峰书院的建设,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等;搞实业的黄修涵目标更宏大,他在自撰的《姬岩归梦》中写道:“大山的儿子,自当传承先人未竟的事业,把家山建成美丽的文化之村、养生之村、紫薇之村!” 

  当年先祖姬岩一梦,“梦”来黄氏近千年文运昌盛;期待今天黄氏后人的梦想,也能够一一实现!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