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传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倡导践行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日,安徽巢湖市积极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普及餐桌文明知识、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提升餐饮行业服务品位,号召市民养成文明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巢湖文明网综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一诗可谓是脍炙人口、尽人皆知,仅仅20字就道出了粮食的得之不易。很多人从小就把“粒粒皆辛苦”记在了心里,但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变好了,铺张浪费、奢侈攀比等不良风气也开始抬头。餐桌上的浪费屡见不鲜,粮食的珍贵反而比不上一些人所谓的“面子”人情,实在令人可惜和心痛。 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应当是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物质文明越发达,精神文明也要越进步。餐桌上的风气就是检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就是要重新唤起人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节俭养德的良好生活习惯,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及时刹止歪风陋习,让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良好风尚回归餐桌,从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餐桌文明与否主要取决于人。既需要倡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餐饮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点餐、用餐习惯,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主动消灭餐桌上的浪费;也需要引导餐饮经营者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大力推行按需点菜、按量配菜等避免浪费的点菜方式,及时提醒和制止消费者的铺张浪费行为,共同遏制不文明用餐行为的滋生。如果餐饮消费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秉持文明的用餐理念和行为习惯,共同呵护良好的用餐环境,那么餐桌上的风气必定能够得到极大改善,歪风陋习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与此同时,对餐桌上的不文明风气也应该加大惩戒力度。对浪费过度且不听劝阻的消费者,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还可以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或是将不文明行为计入个人的信用档案,根据不同情况实行有效惩戒,从而增强文明的刚性约束力,给文明餐桌扎上制度的笼子。 餐桌上的文明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无论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还是从国家食品安全的战略性角度来考虑,都绝非如此,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餐桌上做起,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此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让社会风气更加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