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永泰文明网> > 正文
让垃圾分类从校园走向生活
2019-07-05 16:25:00 杜海英来源: 三明文明网  责任编辑: 王阗   手机版

垃圾分类的意识必须从小培养。家庭、校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起点,还在孩子懵懂无知的时候,父母就应让孩子能看到日常的垃圾分类。当他的小手将垃圾扔进指定垃圾箱时,家人肯定的表情、激励的语言,都会让孩子对这件事充满热情。在日本,每个孩子中午都会配一瓶牛奶,会有专门的人在午餐结束后来拆洗包装,然后按照垃圾分类,放在指定地点。在他们的认知中,当这些观念根植在孩子心里,他们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孩子们在幼儿园、小学如果能通过图片、文字,细致地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方式以及由此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那么垃圾分类对于他们来说就变成了极具仪式感的一件事。

孩子可塑性强,学校的导向至关重要。校园,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学校可以结合“世界环境日”等主题举行活动,用活动来确立理念,参与过程中,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当意识形成,不仅能改变孩子,也能改变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的改变,配合相应的社会规定制度的落实,就能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此次上海将垃圾分为四类,这四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用不同颜色表示为:红色表示有害垃圾,蓝色即为可回收物,棕色代表湿垃圾,黑色代表干垃圾。生活中废弃物品越来越多,如果想要准确分类投放垃圾,确实是非常不容易。但如果将这样的细致的分类让孩子都从小认知,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将身边的生活垃圾分类存放,也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减少个人垃圾的制造就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一个人的习惯影响一生,他的正确行为又会改变身边的人。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在细微之处渗透环境保护理念,形成垃圾分类意识,让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从校园走向社会,形成良性循环。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