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县域文化>永泰庄寨>最新报道> > 正文
大山深处有“歌王”古韵妙音谁传唱
2019-11-13 15:07:24 赵金华来源:   责任编辑:    手机版

猴年将尽,鸡年要来。下了好长时间的雨停了,何传恰老人的心情也如初晴的天空一样明朗。

老何今年75岁,是永泰县白云乡石岸村村民,也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山歌王”。

“今年不错,唱山歌赚了五六千块钱!”老何对自己在猴年的表现很满意。

在福州十邑地区,唱山歌也被称为盘诗,世代流传。但到了老何这一代,村里再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唱山歌了,老何很可能成为当地最后一个“歌王”。

古韵自来长

石岸村,地处闽侯、闽清、永泰三县交界处的深山,交通不便。在这样相对闭塞的环境里,盘诗这种既可传递信息,又能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便深受人们喜爱。

何传恰回忆说,他11岁时,有次上山砍柴,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歌声。循声找去,发现是两位青年男女正在对歌。歌声婉转跌宕、如泣如诉,何传恰一时听痴了,从此爱上了盘诗。

别以为盘诗简单。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盘”,有“盘查”“考问”的意思,天文地理、人物掌故、历史传说……都会成为“查考”的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男女间微妙的心事,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传递;而“诗”,就是诗歌、歌谣。也就是说,歌者还要会作诗,尽管不是那种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起码也应有琅琅上口的韵脚,且须现场创作、张口就来。因此,要成为盘诗高手,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年少的何传恰,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记住了大量的歌词。说来也怪,老何没有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几个,但不知他有什么“特异功能”,歌本上的歌词,他都能“看”得懂。

那个年代,盘诗盛行。人们劳作时“盘”,农闲时“盘”;开心时“盘”,难过时“盘”。“盘”到酣处,一首接一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整个山村古韵悠悠。

古风应犹存

年岁渐长,转眼就到结婚生子时。成家以后,5个孩子接二连三降生,老何被生活的艰辛压得喘不过气来。渐渐地,他也没有心思唱歌了。

“文革”时期,盘诗因被认为有“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内容”而遭禁唱。民间流传的歌本、唱词等,很多也被搜出销毁了。

然而,春天总会来的。“文革”结束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日子渐有起色,盘诗开始重新兴起,并很快形成声势。

不知何时起,石岸村人有了“孙悟空信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据说是孙大圣诞辰日,这天,一场“盘诗会”盛大开场。

“盘诗会”的形式,有点像擂台赛。参赛选手以地域为单位,分成闽侯、闽清和永泰3个战队,每队有十几名队员。先是独唱,每个队员要唱半个小时。之后的对歌环节,各队队员轮番上阵,一方发问,一方作答。常常是问得刁钻,答得精彩。答不上来的,下台认输;唱得好的,就有围观群众送上金额不等的红包。

每场“盘诗会”,老何总是其中的明星。无论独唱、对唱,他都展现出了深厚的功底,获得的红包数量也独占鳌头。去年的那场“盘诗会”,他就收到了十几个红包,金额超过500元。

古曲谁传唱

与中国所有偏远山村一样,改革开放后,石岸村民就陆续走出山门,到大城市里谋生。近年来,流失的人口更多。如今,村里仅有户籍人口338人,常驻人口不足百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村里就再没新建筑出现。站在高处俯瞰,一座座两三层高的民居星散,土墙、黑瓦、青砖,600多年的历史仿佛在这里凝固了。

但老何依然坚持唱山歌,而且越唱越远,越唱越嗨。这几年,除了固定在本村开“盘诗会”外,他还要去各地参加歌会。据他自己介绍,一年平均要唱十几场,每场收入都有好几百元。

不仅如此,唱山歌也愉悦了老何的身心。他的儿子何心秋对父亲的两件事记忆犹新。一次,老何从乡里回家,忽听到对面山头有女子在唱山歌,于是“聊发少年狂”,与这名女子隔山唱了整整一天一夜;还有一次,他听到父亲在家里开着手机,与一名不知哪里的歌手对唱了3个多小时!

然而,村里会唱歌的老人逐年减少,如今老何“硕果仅存”,年岁渐增的他开始为传人焦虑起来。这些年,每到县城盘诗,他都会请来当地音像店的老板为他录音、录像并刻录成碟片。有时,他也会叫儿子帮忙,在家中录下《三字经》等诗文,再刻录成碟片。这些碟片,他基本上都是半卖半送给那些喜爱盘诗的人。尽管如此,十里八乡仍然难找一个对盘诗有兴趣的年轻人,包括他的子女。

古村的建筑,如果加以保护,还可以留存下去;古老的盘诗,如果失去传人,必将趋于消亡。告别何传恰老人时,夕阳正红。回望山村,记者不禁有些怅惘,却又充满期许!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