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清晨,蝉鸣鸟叫,阳光正好。上午八点,走进福建省永泰县樟城镇南门社区党群服务站,你能看到两三个齐排看报的老爷爷,一群玩着益智游戏的孩童,独自温习功课的少年……在同一空间里,大伙儿各自做着不同的事,画面却异常和谐。窥一斑而知全豹。当居民们放心地把老人、把小孩交给社区党群服务站时,已经俨然把社区当成一个可信赖的“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南门社区,感受不一样的“家”温暖。 在南门社区学习室里,小朋友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着社工老师讲解科普知识。毛瀚林正是其中一个。对于11岁的毛瀚林来说,今年夏天比以往有意思多了。他参加了为期30天的社区暑期班。在这里,他每天能学习到不同的新知识,还可以和许多伙伴一起玩耍,再也不用独自一人在家度过漫长的时光。 ▲毛瀚林举手参加暑期班游戏环节 毛瀚林的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一到夏天,汛期长、台风多,往往一个月回不了家一趟。妈妈是旅行社员工,也时常出差在外。如何安排他的暑期生活,成了父母的“心头病”。 ▲社区居民在“议事驿站”议事 “像毛瀚林这样家庭情况的小孩,在我们社区并不少见。于是,我们寻思着组织一个暑期学习班,给社区里无人照看的小孩一个好去处。”南门社区党委书记张水如介绍道,暑期班引进了专业的社工团队,通过招募专业教师志愿者、安排合理班级课程、疏导儿童心理问题、促进家长与小孩的沟通等一系列动作,多方面帮助孩子们自我成长。 “真没想到我的行为会给小孩造成了不好的心理影响,今后一定和他加强沟通交流。”当暑期班里的小岳将自己与妈妈存在沟通困难的烦恼告诉社工阿姨后,通过多次上门了解、心理疏导,小岳与母亲成功解开心结,拉近了心灵的距离。 专业社工团队的引入,并非偶然。今年以来,南门社区作为福建省福州市城乡社区“三社联动”项目试点社区,率先启动“益耆来·童相伴”活动项目,主动引入专业社工服务,通过开展四点半课堂、公益暑期班等活动,为社区儿童提供日常教育支持服务;通过组建一支长者互助队,开展社区长者健康教育系列服务;通过挖掘社区骨干,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建设和谐社区。 “没事就上社区转转,隔三差五都有活动,再也不怕老年生活无聊。”一位经常参加社区老年活动的退休党员有感而发。引入专业化社工服务,是南门社区向治理创新迈出的新一步。议事驿站机制则是南门社区强化居民自治、提高社区治理能力的成功经验。 在南门社区服务中心的尽头,有一间小会议室,门上方的牌子上,写着“议事驿站”。这里是居民反映社区大小难事的“处事厅”,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群言堂”。这些大小难事通过居民提议、社区组织,最后在这里召开“议事会”,及时解决居民真正所需所急所盼,实现“居民的事情居民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如果工作需要,参与者可能还包括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相关企业代表或者社工志愿者等。 ▲社区党委副书记郑华娇看望吴洛修夫妇 “议事驿站”如何发挥作用呢?以最近的一场会议为例。陈大爷等5位同栋楼的居民集中向社区反映该楼老旧化粪池严重堵塞的问题。收到诉求后,第二天下午社区就召集包楼干部、该楼居民代表、县市容中心工作人员等,到议事驿站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探讨,居民愿意共同集资,并按照市容环境要求进行修缮,问题成功得到解决。“这算比较顺利的,有的时候居民意见不统一,或者与相关单位要求达不成一致,就需要多开几场会、私下多做群众工作,事情才能完成。一年下来,也帮助居民解决了不少事呢!”提起议事驿站,社区党委副书记郑华娇满脸自豪。 去年以来,南门社区还加强一体化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公益性社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推出“一站式服务”,可受理水、电、气缴费,医社保办理,办企业送审批等多项业务,构建“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的社区政务服务新体系。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消防安全示范社区”“市级优秀社区治理标杆社区”……挂满墙的荣誉,似乎在无声诉说着这个社区的奋斗故事。在社区治理中,南门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善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机制,以党建带群建,推进社区建设开启新篇章。 ▲南门华铭党建工作室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南门社区内所有楼宇都是独立存在的,缺乏物业集中管理。为了便于服务群众,南门社区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内152栋楼分为4个网格、51个楼段,分别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放网格服务联系卡,卡上印有段警、网格员、楼段长(居民小组长)的联系方式;在社区公众号增设了“网格随手拍、网事秒知道”的“网事拍”服务板块;只要居民有困难,邻里有矛盾,楼段长、网格员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帮助解决,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敲门入户发放防疫知识宣传材料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场重大考验中,“小网格”迸发出了大力量,南门社区也如愿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所有社区干部,主动取消春节休假,投身于各自包片的网格中,进行疫情防控。社区党员牵头成立红色突击队,积极认领防疫‘任务包’,争当疫情防控主力军。” 一位居家隔离的居民回忆道,那段时间人心惶惶,大家都不敢出门,只有社区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每日穿梭于楼道间,又要入户排查,又要为我们买菜送粮、测量体温,解决各种难题。“我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这样的社区,怎么能不爱。”他忍不住感慨道。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南门社区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优势,与辖区内2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有机联结,打造“1+25”共建联盟,共同为民服务解难题。 “郑书记、小林,您们来啦,快坐快坐。”86岁的吴洛修夫妇俩,独自生活在老房子里,孩子常年出国在外。他们每个月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社区党委副书记郑华娇和共建单位干部小林的到来。 针对空巢老人、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南门社区实行“心连心”结对关爱机制,由南门社区党支部、25个共建单位共300多名党员干部,与36户特殊群众结对帮扶,每月入户进行关心关爱,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生活困难。 张水如发现一个秘诀,“当社区真心为居民做事,多为他们着想时,他们也会反哺,融入到我们的社区治理中来。”今年2月,当老党员周亦兴接到社区的电话,得知需要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时,他二话不说答应了。原本在隔壁乡镇过年的他,当天下午就收拾好包袱,独自一人回到老宅,投入战“疫”一线。 社区有难,不仅仅是周亦兴挺身而出,南门华铭党建工作室的其他成员都是如此。去年11月,退休干部江华铭牵头25名离退休干部、老党员成立了南门华铭党建工作室,在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扶贫助困等社区大事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热心居民鄢丽娟、鄢小燕等人也自发组建“彩虹志愿队”,纷纷化身社区志愿宣传员、心理辅导师、金牌调解员等,拿出“十八般武艺”帮助社区排忧解难,成为社区党支部的“外挂”力量。疫情期间,社区的136位党员还自发为支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捐款,累计金额10166元。 如今,在社区办公室的对面,有一间约10平方米的微型消防站。那原本是邱宝森家的杂物间,当社区想租用作为公益消防场所使用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用租,我这就收拾了,免费给你们用。”随后,夫妻俩就默默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房间收拾腾出。 微型消防站、志愿者长廊、休闲广场……这些公益性社区场所的建设,全都得益于居民个人或公共财产的无偿奉献。居民们用实际行动,直接而利落地表达出社区“家”的热爱与支持。 在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疫情让我们距离的远了,接触的少了、生活的沉闷了。可在南门社区,党员干部用他们的坚守,为居民筑起“堡垒”,撑起“防护伞”,搭起“游乐园”,让家的味道更浓,让幸福的乐章和故事传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