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专题>扫黑除恶进行时> > 正文
【普法】普法阵地再添新彩 | 永泰县建成首个法治文化馆…
2020-10-14 19:35:00 来源: 平安永泰  责任编辑:    手机版

永泰法治文化馆,位于永泰县六馆一中心内,建筑面积约183平方米,是永泰县首个县级法治文化场馆。

场馆运用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先进的声光电技术,结合永泰文化特色,探寻法治渊源,明晰法治进程,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法治文化,彰显法治力量,引导每一位参观者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知行合一,共建法治永泰,共享法治光辉,为推动“生态旅游城 人居幸福地”的新永泰建设保驾护航。

场馆分为前厅、序厅、展厅三个部分,展厅包括八个版块:法治中国、溯本探源、国法流金、革故鼎新、身边的法律、法治社会•永泰践行、法治讲堂、结语。其中,身边的法律中又囊括了食、住、行、游、娱、购这六个创新的专栏。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这是毛泽东当年去杭州途中所说的话。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步入场馆后首先看到的便是前厅部分,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宪法的重要论述以及鲜艳的“12·4国家宪法日”的标志,呈现在参观者眼前。

走进展厅,第一个版块“法治中国”,展示的是宪法理念和宪法精神。

宪法理念,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依法治国的法治论述,分别从“国”“路”“党”“人”“梦”这五个国家执政理念来展示出历代领导人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的伟大贡献;宪法精神,一是以2018年的宪法修正案为主线,对宪法修正前后的修正点进行明确的对比说明,二是通过三个微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宪法的诞生、与公民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地位、意义。

《韩非子•心度》中说:“治民无常,惟有法治。”,商鞅在《商君书•君臣》中说:“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由此可知,中国对于法的记录,古已有之。

国法流金,阐述了从古至今中国法治进程的发展与演变。讲述了中国的法治史的五个发展阶段:从奴隶社会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到封建社会时期《唐律疏议》的颁布、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华民国约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以及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期。运用滑轨屏在对应节点处停留,播放相应的影片和图文信息等内容,便于参观者充分理解中国的法治发展进程。

溯本探源,以浮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法治代表人物,分别是素有华夏第一相的法家先驱管仲、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李悝、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改革家商鞅、汉武帝时期儒家法学思想代表人物董仲舒。革故鼎新,展示了古今中外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法治思想理论、法治人物。

同时,结合触控系统,将更多关于中国法学渊源、中外法的精神与器物文化、法学思想及代表人物、法学故事精选以及法治变更历程等资料放置于系统中供大家查阅。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人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都会与法律问题产生交集。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每个人在其中一直是适用法律的主角。

身边的法律,结合永泰县地域文化特色,以“骑马墙”的元素为造型,设置了食、住、行、游、娱、购六个专栏,囊括了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阐述宪法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食,通过列举“广西官员请吃穿山甲”“青岛大虾事件”等近年来一些典型的案事件以及一则短视频,进行说理释法,引导参观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营造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六台嵌入式的广告机可以根据节假日、法律颁布实施日以及当前重点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实时更新,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明确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宣传的重要职责。法治社会•永泰践行,展示了永泰县各乡镇、各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群众路线开展的普法宣传教育成果。

一幅永泰县行政区域地图上标注了全县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有序推动永泰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一个永泰普法微矩阵,带领参观者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更多永泰县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最新资讯。法治讲堂,以一块大型电子屏幕为载体,打造了一个可共享平台,动态的更新模式,丰富了普法宣传的形式,全县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部门立足自身职能,根据节假日、法律颁布实施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此处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努力构建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芍药医病,良法治国。永泰县法治文化馆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实现了区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有机融合,让群众进一步走近宪法法律,在参观过程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种下公平、正义、权利、和谐等法治理念的种子,进而培养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