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泰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创新推行原生态司法保护“云联”机制,守护古树名木等自然遗产和古庄寨等文化遗产。该项工作得到广泛认可,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调研视察时予以一致肯定。 “云联”模式 “云联”模式,即在开展原生态司法保护工作中,延伸运用现代互联网超越时空、实时便捷、资源共享等理念,通过智慧云联、专业云联、跨界云联,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形成“诉源治理、借力聚力、智慧赋能、绿色超越”的原生态司法保护新模式。 “智慧云联”打造一站式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涉生态案件中推进网上立案、云端调解、线上庭审、智慧管理等工作,将信息化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推动相关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服务增效、智能惠民。 网上立案 诉讼服务中心开设原生态案件“绿色通道”,积极推广、引导网上诉讼服务、移动微法院平台解纷和12368服务热线咨询。 云端调解 充分运用微信群组,诉前不到2小时化解一起旅游纠纷,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省时的诉讼服务。 线上庭审 远程“云庭审”公开开庭审理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智慧管理 探索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联合永泰县林业局建立“永泰县古树名木”网络平台,为古树名木建档立卡、量身定制二维码,逐一“落户口”、配发“身份证”。 服务增效 为古树名木和古庄寨匹配责任法官,推行古树名木认养机制,定期开展巡护,为古树名木和古庄寨保护开启绿色“快车道”,有效减少自然文化遗产损害行为。 “专业云联”推进多元化解纷 组建生态环境审判合议庭,吸纳有关部门、特聘专家、特邀调解员等,推行涉原生态纠纷“1+X多家会诊”模式,实现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小额速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多元化解纷。 优化专业审判团队 突出永泰地域特色,整合行政庭等机构职能,单独设立生态环境审判庭(综合审判庭),实行涉生态环境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设立“原生态司法保护法官工作室”,妥处涉古树名木、古庄寨等纠纷61件。 专家辅助咨询论证 建立“1+3”多维生态审判专家智库,以法官为中心,建立“行业专家库”“调解专家库”“法学专家库”,聘请5名古庄寨司法保护评估专家,就司法服务保障古庄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关键证据认定、鉴定结论审核、案件事实查明等重要事项咨询专家意见。 特邀调解提升质效 充实特邀调解员队伍,聘任8个特邀调解组织和28名特邀调解员,充分利用乡镇专职调解员地域优势和基层工作经验,推动化解涉林、涉古厝纠纷。 “跨界云联”促进综合性协调 通过跨界合作,形成政府引导、行政助力、专家辅助、保险买单、社会参与的有效合力,推动涉原生态矛盾纠纷源头解决。 府院联动建立保护机制 与永泰县政府联合建立全省首个“文化遗产保护行政、司法、社会综合协调解决机制”,召开府院联席会议4场,与永泰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中心、村保办、林业部门、古树名木及古庄寨所在乡镇衔接配合,开展联动服务、古树巡护、实地调研等生态保护协作共治活动15场。 多方协作促进诉非联动 设立诉非联动中心,与司法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21个部门签约共建诉非联动机制,与检察机关建立完善公益诉讼案件审理机制,邀请司法所、村保办、庄寨理事会等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化解纠纷11起,18家省保以上古庄寨理事长出席古树名木司法保护行动新闻发布会。 保险买单创新保护路径 省内率先推行“生态司法保护+保险”工作机制,为古庄寨和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提供资金保障,先后分批为18座省保以上古庄寨、2697棵古树名木投保“财产综合险”“财产损失险”,迅速协调理赔4起古树名木受损案件。 下阶段,永泰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县域生态司法保护新格局,为永泰高质量绿色发展超越贡献法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