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健康平安就好!健康平安就好……”5月7日9时许,上海籍女子黄某琴,抱着分别了31年的儿子陈某聪(原名鲍某),泪流满面。对于黄某琴来说,今生还能与自己的亲生儿子见面团聚,就像做梦一样。 千里传讯,尘封三十一载往事扑朔迷离 2021年2月9日,一条来自外省的失踪儿童父母信息流转到永泰县公安局。信息里仅有一名名叫黄某琴的个人电话号码,但民警多次联系黄某琴及其亲属均未得到回应。而后,民警回溯执法办案系统调阅相关案卷档案,也均未发现蛛丝马迹,核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多措并举,跨区协作助力点燃希望之火 “解铃还须系铃人”,民警调整思路,转换方向,从该信息的流出地进行追踪溯源。2021年2月20日,经过不懈努力,民警成功与黄某琴取得联系。 民警联系得知黄某琴定居上海市浦东新区,最近因意外受伤腿脚不便,永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联系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侦支队协助采集黄某琴DNA生物检材。24日,刑侦大队民警收到黄某琴血样后立即送往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DNA实验室进行检验。 由此,尘封三十一年的往事逐步揭开面纱。 回忆起自己坎坷的身世,黄某琴黯然泪下。“那个时候家里特别穷,吃了上顿没下顿。”1979年,黄某琴嫁给了鲍某贵,由于家庭生计困难,黄某琴在1987年离家务工贴补家用。未曾想,丈夫鲍某贵在1990年将亲生儿子鲍某送养,换取治病钱。黄某琴获悉该情况后,多次追问鲍某贵儿子的下落,但鲍某贵均是三缄其口。 迫于种种原因,黄某琴均未将丈夫送养儿子的情况向永泰县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只身一人踏上了长达31年的寻子之路。她先后辗转多地寻找儿子,但始终没有线索。 洞察秋毫,草蛇灰线之中拨开重重迷雾 坎坷的寻子之路让民警为之动容。因县公安机关未收到过该送养情况线索,且鲍某贵已于数年前过世,民警只好采集鲍某贵的胞弟鲍某清的血样备用。在黄某琴的叙述中,民警敏锐地发现收养人是名叫“陈某明”的男子,结合上世纪永泰县交通闭塞的情况判断,鲍某贵应该将儿子送养至邻近省份或者地市。 民警通过公安大数据平台进行筛选过滤、比对分析,发现尤溪县坂面乡的“陈某明”的儿子陈某聪的曾用名为“鲍某”,且有个人户籍迁入尤溪县的记录,进一步调查发现陈某聪的出生年月与黄某琴亲生儿子“鲍某”相吻合。 这一系列巧合,让民警基本确定陈某聪就是黄某琴失散31年的亲生儿子。随即,民警一面将这一初步判断告知黄某琴,一面迅速联系已在厦门定居的陈某聪。在与陈某聪数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中,民警了解到陈某聪确为陈某明收养,但其从不知晓亲生父母及出生地。在厦门翔安警方的协助下,永泰县公安局迅速完成对陈某聪的血样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 4月20日,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DNA实验室传来好消息,黄某琴的血样信息与陈某聪入库的血样比对符合亲缘关系。“在比对结果出来的时候,我们高兴得都跳了起来。”民警陈崟说,“多地警方互相配合,终于为母子关系打上了‘官方认证’。” 阔别重逢,多年苦苦寻亲骨肉终相聚 今年5月份,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后,陈某聪于5月7日一大早从厦门开车来到永泰,准备与亲生母亲见面。 7日9时许,陈某聪到达永泰,就立即到附近的花店,给亲生母亲买了一束花,再开车前往永泰县公安局。 怀着激动的心情,陈某聪捧着鲜花走进了永泰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的会议室,一走进会议室就被早已等候多时的黄某琴拥入怀里,黄某琴抱着已经成人、分别了31年的儿子,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如今的陈某聪已经是2个孩子的父亲,更能感受到亲生父母与儿女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陈某聪说:“不管怎么说,这种亲情是无法割舍的。是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我也特别感谢永泰公安民警,是你们的辛苦与付出,让我又多了一些亲人,真的特别感谢。”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永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始终坚持将教育整顿与履行好主责主业紧密结合,将“团圆”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民心工程,缜密研判,细心求证,果敢出击,全力侦查拐卖儿童案件,帮助更多离散家庭实现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