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政法各单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入点,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始终,切实推动教育整顿的成效转化为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实际效果,先后推出以下28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永泰县委政法委 建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 本着整合资源,方便群众的原则,打造一站式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力争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最多跑一地”的目标,目前正在项目立项阶段。 推出交通事故救助保险机制 针对我县交通事故较多,造成人员伤残或死亡,因肇事方无经济赔偿能力,使事故受害人无法获得应有赔偿而引发上访等不稳定因素,通过办理交通事故救济救助责任保险,给予受害人一定经济补偿,目前正在设计保险方案。 创建定期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机制 印发《关于开展永泰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的通知》,坚持开门搞整顿,组织政法各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及时办理反馈。截止目前,全县已先后召开座谈会55场次,办理反馈意见建议205条。 制定精准法治宣传机制 统筹协调政法各单位围绕法治宣传责任、内容、对象、区域四大重点,创新建立精准法治宣传机制,着力聚焦不同群体法治宣传需求,针对性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等。今年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约253场,法律服务约3549次。 出台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提前介入机制 出台《关于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工作的实施办法》,并成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中心”,避免反复询问给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属带来的次生伤害。截止目前,该中心已为3名未成年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5万元,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保险 由政府出资统一为樟城、城峰辖区内的居民购买平安综治险,为两镇因遭受火灾、两盗一抢造成财产损失的群众提供保险救助。今年在原有协议基础上,将车内财产损失和无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情况纳入保险范畴。截止目前,共赔付案件60余起,赔付金额达11万余元,切实为群众提供一份“满满”的平安保障,有效提高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永泰县人民法院 创建金融纠纷快调机制 出台《金融纠纷联动快速调解实施办法(试行)》,设立“金融纠纷快速调解中心”,与21家单位签订《共建诉非联动机制协议书》,聘请8个特邀调解组织、28名特邀调解员作用,推动快速调解、诉讼、执行程序衔接。今年来委派调解207件,成功调解金融纠纷41起,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13.06万元。 设立少年法庭 坚持问题导向,领导班子分专题深入基层开展推进解决“执行难”、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各类调研、走访、座谈15场。注重调研成果转化,整合审判力量,组成“少年审判团队”,设立“永泰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以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出台执行“五个一”机制 出台执行便民“五个一”工作机制,坚持“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的“三优”原则。教育整顿以来,共受理执行案件1350件,完成跨域网上立案12件,财产处置时间平均缩短20天,执结涉民生、合同纠纷案件599件,执行到位11352.38万元。联合福州高速交警支队五大队出台《加强被执行人车辆查扣执行联动机制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发送首批查扣车辆信息23条。 创新“护薪”行动工作机制 出台“护薪”行动工作机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查封限消”+“走访调研”帮助6名申请执行人在“五一”劳动节前领回欠“薪”56915元。同时联合相关职能单位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专题宣传日活动,以宣传解读《条例》、开展工资支付法律咨询为重点,现场分发宣传材料2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30余人次,积极营造浓厚的“根治欠薪”法治宣传氛围。 首推诉前鉴定评估机制 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全市首推诉前鉴定评估工作机制,出台《诉前鉴定评估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成立对外委托司法鉴定办公室,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前鉴定评估申请窗口,提高调解质效。启动诉前鉴定机制9日内快速办结一起确定行为能力案件,依托“诉前鉴定+诉前调解”模式,仅7天时间化解一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 开辟弱势群体绿色服务通道 主动延伸服务职能,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开展上门立案、就地调解、周末庭审等服务,努力实现为民服务加速度。教育整顿以来,依托三个人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47场。出台《永泰县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便利律师到院参与诉讼工作通知》,为律师提供自助式绿色服务,律师凭借“一码通”便可快速通行,实现“一码在手,同行无忧”。 永泰县人民检察院 升级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 出台《12309检察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十项措施》,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根据征求到的律师代表和群众代表意见,通过了解本地实际情况和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在原有的现场预约、电话咨询的基础上,完善12309案件即时绑定、现场光盘刻录等服务,打造出“案管热线”+“现场刻录”模式,为律师与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民的服务,节约时间成本,深受律师好评和群众的认可。 拓展公益诉讼范畴 联合福州市永泰生态环境局,开展噪声污染整治及法治宣传教育,督促建筑工地规范施工,切实减少噪声污染。目前,19家建筑施工单位均已停止夜间施工作业。开展消除道路“钉子阵”安全隐患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向永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永泰县公安局、永泰县交通运输局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相关单位及时履职,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同时邀请县内21个乡镇参与座谈会,对“钉子阵”问题提出意见,协助处理“钉子阵”问题,保障民众出行安全。 永泰县公安局 开展小案快侦快破 成立工作专班,针对打击“盗抢骗”犯罪的特点,通过快处警、快比对、快研判、快抓捕、快破案,打造“小案快侦快破”的民生警务。坚持以创新警务合作模式为抓手,线上,充分发挥视频监控作用;线下,四级巡逻队动中备勤强化主干道、背街小巷巡逻防控,编织“天罗地网”,做到线上线下同发力,全力打造辖区“平安共同体”。截至6月3日,共破获31起盗窃案件,找回被车辆22辆,寻回其他被盗财物折合人民币约120万元。 设置血样免费采集点 开展2021“打拐”专项年暨“团圆“行动,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专门在永泰县公安局在法医门诊设置了血样免费采集点,公布联系电话0591-247837378,方便失踪被拐儿童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免费接受血样采集和DNA比对,全力帮助离散家庭寻找失散的亲人。今年以来,我县共比中找回2对失踪被拐人员。 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专项行动 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永泰县公安局以开展“断卡”为抓手,坚持以打开路,强化侦查打击,破案攻坚。同时方便群众报警,实行首警责任制,在全县21个派出所及刑侦大队均可接受报警,及时为群众止付,尽全力挽回群众损失。 开展未落户口摸排及申报工作 组织民警开展未落户口摸排工作,对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因疑难户口造成群众落户难的问题,符合政策的尽快办理,确因手续或身份材料缺失的,建立集体研究机制,抓紧开展调查取证,尽快帮助其解决落户问题。截至6月3日,共解决无户口人员18人,其中补报捡拾弃婴7人,解决婚嫁多年无户口人员11人。为行动不便残疾人员上门服务,办理身份证15张。 实行延时及上门服务 户籍窗口、出入境窗口全面落实延时、预约服务,确保群众在节假日、双休日能够正常办理户籍、出入境业务,更加方便群众。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受理以及送证上门服务。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除居民身份证以外的其它所有户政业务,均可委托同一户口簿内的成员(同一户口簿内无其他人员的可委托其他亲属)办理。 提升出入境窗口服务质效 针对疫情期间出入境难问题。出入境管理大队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政策许可的最大限度范围内,为群众在特殊情况下紧急需求和企业部门复工复产现实需要,实行特事特办优先受理审批出入境证件,全面提升出入境服务水平和效能。共受理护照15笔。 创新交通管理便民服务 交警大队在完成大量停车泊位施划的基础上,再次联合城管、乡镇等部门研究增设车位方案,在城区城峰镇旗山路、十八坪路段增设夜间限时停车泊位,缓解居民夜间停车难问题。共增设夜间停车泊位102个。同时主动延伸服务触角,简化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报牌手续,提高窗口服务效率,主动为车行企业和群众开展上门报牌、查验车辆服务,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共办理牌照3600多张。 强化“护学岗”工作 出台“护学岗”工作机制,在全县中小学上学、放学集中出行时段,组织警力加大对过往车辆及接送学生车辆的指挥疏导,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管理,切实保障师生上下学出行安全,促进辖区校园平安建设。当前全县共设有52个护学岗。 强化景区道路排堵保畅 实行“一景点一方案”,定人定岗定责,同时发动乡镇、景区保安等社会力量,协同抓好停车管理、标志标线指引和车辆、人员指挥疏导等工作,确保景区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为游客做好交通保障,为我县全域旅游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永泰县司法局 提供便民法律咨询 全县272个村(社区)均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及时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的法律问题,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搭建法律援助互动平台 县司法局和法院、检察院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发送电子通知书,实行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法律帮助。 推行一次性告知及主动上门服务 县公证处在群众首次来访时,一次性告知办理公证所需的全部材料清单;对群众实在无法提供的资料,通过实地走访、到相关单位调取档案、现场取证等方式核实调取证明材料;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推行主动上门服务,走村入户为民办公证。对于继承等公证办理程序比较复杂,临近下班前来办理的群众,开展延时服务,当天公证当天受理完才下班,不让群众白跑一趟。 培育身边的法律明白人 从村干部、农村党员、大学生村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中,选拔培育身边的法律明白人,协助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 创设行政复议调解中心 率先成立福州市首家行政复议调解中心,首创由县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县行政复议调解中心和其他调解主体互相配合开展调解的“1+1+N”工作机制,将更多行政争议引入调解渠道,在行政复议调解中心分流、调解、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