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市文明委的部署,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运用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引导人们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经县文明委同意,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县人武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联合组织开展评选表彰第三届永泰县道德模范活动。推出了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强的道德模范。经各单位推荐、资格审核,网络投票,评委评选,并报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授予郑莉等10位同志第三届永泰县道德模范称号。 第三届永泰县道德模范获得者名单(共10名) 一、“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郑 莉 热心公益成自然 郑莉,女,1975年8月出生,永泰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坚持做好事已成日常事,只要是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即使在休息时间,她都会毫不犹豫,立马赶到,为此,常常耽误了自己的事,她的热情得到同事、朋友,乡邻们的夸奖。她坚持无偿献血10余年,带领儿子加入抗洪救灾志愿者队伍,主动融入群众文化活动,承担起节假日的群众文化活动志愿者。她说参与公益活动虽然很辛苦,但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快乐。 2009年,郑莉在福州市台江区万象城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献了400ml的血。“我身体好,献血又能帮助他人。在第一次献完血后,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我想到自己献血能挽救别人的生命,便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为了帮助更多需要用血的患者,自此以后,她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这一坚持就是10余年。此后,只要一遇到献血活动,她就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爱逆行,捐献血液,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7月,第1号台风尼伯特以热带风暴的强度登陆福建省,永泰也是比较严重的受灾区。台风过后,大地遍体鳞伤,郑莉与将要上高中的儿子毅然决然的前往抗洪救灾的一线,在永泰县敬老院参加了灾后物资搬运,给抗灾的部队官兵烧开水、煮绿豆汤,为灾后重建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郑莉自学生年代,就主动融入群众文化志愿活动,从中也得到学习锻练。她于2017年进入文化馆工作,四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了自小就熟悉的群众文化工作上,工作从不分份内外,从不知疲倦,为了更好与时俱进地适应新时期群文工作要求,工作之余,抓紧自身业务学习,多方面给自己“充电”,在极短时间里适应新环境,她的组织能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许,成为文化艺术工作的骨干力量。 在2017年永泰国家公路自行车赛中,郑莉跟随志愿者团队,维护现场秩序。2018年的福建永泰半程马拉松赛,她跟随永泰直播团队绕城拍摄,为观众介绍永泰的人文景观与当地美食;同年12月永泰大青云越野赛,她一个人为长跑协会做后勤,从凌晨四点忙到晚上七八点,在终点站迎接完赛队友,给每个参赛的长跑协会跑友拍照、递补给。2019年举办的“榕入森林,自然永泰”福州森林旅游节带着儿子一起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搬运活动物资,为参加越野的运动员们准备补给,并维持现场秩序。她几年如一日,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默默奉献着。 陈 霞 十年公益路 不忘最初心 陈霞,女,1983年11月出生,永泰县红十字义工服务团团长。2009年起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始终不忘志愿者的身份,践行着“让爱成为习惯,行动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组织参与“便民好邻居·服务进社区”、应急救护、无偿献血、儿童安全五防教育等上千场公益活动。先后荣获2018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红十字四星级志愿服务奖章、福建省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长期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陈霞明显感受到社区居民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令人尴尬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搬出大院子,住进新楼房。居住的条件好了,楼上楼下的距离更近了,而彼此的关系却疏远了,特别是孤寡失独老人,愈显无助。在伙伴们的支持下,陈霞发起了“便民好邻居·服务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系列服务:家电维修、医疗义诊、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社区便民利民活动;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照顾生病住院的失独老人等社区关爱活动;儿童五防教育、预防虚假信息防诈骗等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应急救护等社区救护活动。项目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十万个小时。 2016年受尼泊特台风影响,永泰遭百年一遇洪水,摧毁了家园。作为团队负责人的陈霞,亲自筹集救灾物资,赶往重灾区,组织数百名志愿者投入一线救灾,开展了一场守望相助的义行。遇到道路阻塞,排除阻碍物,路不通就徒步进入,200多件物资就这样你两箱,他三箱,把最需要的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并开展灾后重建,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道路清淤、救援物资发放、灾后心理等志愿服务工作。之后连续开展为百位因灾贫困户发放温暖包活动。 作为一名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讲师,陈霞还积极参与应急救护培训、宣讲活动,多次组织志愿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她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可,先后荣获2018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红十字四星级志愿服务奖章、福建省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福州红十字会“2009-2012年募捐箱管理先进个人”,团队事迹和个人事迹先后在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福州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2019年9月作为福建省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十年公益路,不忘最初心。陈霞始终不忘志愿者的身份,践行着“让爱成为习惯,行动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乐此不疲地帮助他人。 二、“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林习生 不忘初心,以诚信为企业立根之本 林习生,男,1971年10月出生,永泰县迈乐舒鞋服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他把牢记责任担当,践行赤子之心作为公司服务宗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响应党的方针政策,致力于脱贫攻坚事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岗位。推动当地农产品上线,解决部分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以诚信为企业立根之本,为永泰全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永泰县迈乐舒鞋服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2日,由林习生和林习忠兄弟两发起成立。主要在天猫、京东、拼多多、折800等互联网平台销售运动鞋服及本地的农副产品。以“牢记责任担当,践行赤子之心,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作为公司服务宗旨,诚信经营,实现了连续几年快速发展。员工也从最初的两三个增加到目前的60人。 公司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响应党的政策方针,致力于扶贫攻坚事业,尽到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一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岗位。他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寻找合适的人选,经过多方努力,公司接纳了本地建档立卡的脱贫户子女两个,低保户子女一个。录用的贫困户子女,月薪保底3500元,免去试用期三个月的期限,另有抽成。公司还将继续接纳更多适合本公司岗位的贫困户子女,优先录用,待遇从优。二是推动当地农产品上线,解决部分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公司在互联网销售的运营过程中,投入大部分的精力推动本地区农副产品在互联网多个平台销售,实现企业与农户以及欠富裕人员的利益最大化。积极带动贫困户和其他困难户创收渠道的多元化,促进经济收入的增长,助力于本地贫困户尽快脱贫。2016年,通过竞选成为京东永泰馆的运营商,根据要求成立运营团队,协调永泰农特产品公司,深入田间地头整合货源,进行产品规划及文案推广,将永泰的蜜饯、李果、百香果、茶叶、笋、果酒、生姜等产品推向市场。其次,在运营京东馆的同时,还在天猫、拼多多、折800、卷皮网等互联网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当得知清凉当地的贫困户生姜积压非常严重,并且再不卖将全部发芽,农民们心急如焚,他尝试将生姜进行互联网销售,结果销售火爆,两个月多几乎将全县的生姜销售一空,让生姜价格从滞销时的每斤0.5元升到目前的3元,引起众多领导的重视和媒体的关注。 李 伟 85后的他是永泰县富泉乡致富领头羊 李伟,男,1985年7月出生,富泉乡下院村青青草生态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幼时家境贫寒,兄妹三人学费一度需靠政府和亲戚接济。2002年外出打工,供弟妹上学。2011年回乡创业,利用当地优良的生态资源,养殖富泉羊。2012年成立青青草生态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平时,大伙儿有什么难题来问,他都尽力帮助解决。2020年,富泉羊养殖规模超过1000头,成为富泉的一张名片。 李伟的父母身体都不好,干不了重活,兄妹三人学费一度需靠政府和亲戚接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002年,身为老大的李伟初中一毕业就跟随亲戚去武汉,做干货生意,供弟弟妹妹上学。2011年,李伟有了一些积蓄,但他觉得这样一直飘在外面终究不踏实。当年2月,他动起了在家创业的心思:利用优良的生态、植被资源,养殖富泉高山羊。 但他的想法,遭到父母和女友的反对,说服了父母和女友之后,他利用积累的10多万元购买了50多只羊、搭建了20多间羊圈。很快,他便体会到创业的艰辛,每天起早摸黑,放羊上山,赶羊回圈。前期的大笔投入,也让他捉襟见肘,“回家乡头两年,我基本上没买过新衣服”。更大的挑战则来自技术方面。为此,他到乡里和县里向畜牧业专家请教,到书店买回专业书籍琢磨,还不时上网寻找各种难题的答案。 除了掌握理论,他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渐渐地,他摸索到了门道,成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的“羊事业”也越来越大:如今,已发展到400多头,去年出栏150多头,收入20万多元,今年收入可望超过30万元。原本困窘的家庭,日渐改观,生活好转。 看到李伟养羊尝到甜头,村民们纷纷效仿。只有132户472人的下院村。如今,全村规模养殖户已增加到20多户,下院逐渐成为富泉羊养殖最集中的村。2012年5月,李伟申请成立永泰富泉乡青青草生态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下院及周边村的20多户村民加入。 作为“领头羊”,为了乡亲们的共同富裕,李伟毫无保留地奉献着。他养了三只种公羊,其他人养的母羊来配种,都是免费的。平时,大伙儿有什么难题来问,他都尽力帮助解决。“我家里备的治疗羊病的药比较多,他们有需要,随时都可拿去救急。大家一起交流,就能更好地提高技术,把富泉羊养得更好。” 羊放养在山上,只要领头羊走到哪,其他羊就会跟到哪。在富泉高山羊养殖产业中,85后的李伟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领头羊”。 三、“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黄姗妃 勤伺病前羊羔情 孝心胜似亲生女 黄姗妃,女,1996年8月出生,永泰县实验幼儿园教师。她是个不幸的女孩,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养父母长期瘫痪在床,哥哥患上间歇性精神病,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多年来精心照顾生活无法独立自理的三位亲人,不怕脏、不怕累,其孝亲爱亲事迹获得身边群众广泛好评。她又是个坚强乐观的女孩,面对生活磨难,她能够笑对人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 26年前,一个刚出生的女婴被遗弃在垃圾桶旁,郑昭永夫妇将她带回家收养。26年后,女孩靠自己的努力养家糊口,照料瘫痪在床的父母,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哥哥。多年来精心照顾生活无法独立自理的三位亲人,不怕脏、不怕累,其孝亲爱亲事迹获得身边群众广泛好评。 风雨人生,她信念坚定 黄姗妃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垃圾桶旁,幸好遇到就算当众下跪都要收留她的心地纯朴善良的妈妈,让这人世间多了个爱哭爱笑爱唱歌的女孩。但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小学三年级时,命运又一次捉弄了她,爸爸突然中风半身不遂,相继妈妈又因病进行脑部手术而半痴呆,紧接着哥哥被送进精神病院……三位家人接二连三的不幸一下子让家里濒临破碎的边缘,也让原本无忧无虑的小姗妃一下子成熟起来,硬是用那稚嫩的双肩撑起来整个家庭。在她的记忆中,小学直至高中毕业,每天总是干家务----上学----干家务,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坚强又乐观、懂事的小姗妃从不喊苦喊累,煮饭、买菜、打扫卫生、护理老人件件像模像样。尽管爸爸、妈妈经常心疼地直淌眼泪,说自己连累了女儿,但姗妃反而不断地宽慰他们,即使自己实在快要坚持不住了,也总是用“明天会好起来的”来鼓励自己。也是凭着这份信念,这个苦难的家庭得以撑到了今天。 艰辛日夜,她乐观面对 爱美是女孩的天性,正值豆蔻年华的她自然也爱美,但可贵的是她从不嫌弃亲人的脏、乱、臭,总是把一家人收掇的干干净净。帮妈妈梳洗、擦身,为爸爸按摩捶腿,是姗妃每天的“必修课”。爸爸说,他喜欢看河溪上的波光粼粼,身单力薄的姗妃便独自汗水淋漓地推着120斤的父亲往返在大樟溪畔;妈妈说,她想听女儿自己写的文章,姗妃便一字一句,声情并茂地重复着朗诵给她听;哥哥虽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在姗妃慢慢的引导下,也能偶尔帮一帮家里的活……街坊邻居们聊起姗妃一家时,都对她赞叹不已。在他们的眼里,姗妃不仅仅是妈妈的小棉袄,爸爸的开心果,更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家中的一片天。时至今日,邻居们碰到姗妃,还总是亲切地叫她“小姗姗”。 追光道路,她不懈前行 2014年9月,姗妃跨进了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门。学业是紧张的,但大学三年,她几乎每周末都会回家,就为了和母亲唠嗑解闷,帮父亲倒尿擦身,为一家人做饭。2017年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后,她更是抱着一颗感恩家庭、感恩社会的心,对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坚持以自己的艰辛付出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同事们的赞许和肯定。其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多次在市、县级评选中获奖。同时,她更加周到地照顾生活无法独立自理的三位亲人,每天都是围绕着工作、家庭连轴转,在大家的记忆中她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日。虽然有时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坚强、开朗的姗妃却从不抱怨,笑称自己是“累并幸福着”,因为在她心里,能以自己的力量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那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未来生活,她微笑继续 由于双亲的病情加重,特别是现在爸爸完全瘫痪在床,姗妃每天早上五点多便要起床,做早饭,细心地帮妈妈梳洗,安排妈妈吃完早餐后,将豆浆或稀粥盛在一只杯子里,贴心地一口一口地喂爸爸吃(爸爸只能吃流食而且进食速度慢,姗妃怕饭凉了只好把饭装在杯子里),不时地还要跟爸爸说下最近的社会新闻和自己的一些“糗事”,爸爸开心了就会多吃一些。爸妈都吃好了,姗妃还要把妈妈搀扶小阳台或客厅,开好电视给妈妈解闷,之后再帮爸爸翻个身,按医生嘱咐按摩一遍,就差不多到上班时间了,至于自己的早餐,经常只能随便扒拉几口。中午回来,又是一番忙䘵,午休对平常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但对她来说,那是许久不曾有的奢侈,只有在晚上,在安顿好父母后,完成爸爸的按摩作业了,姗妃才会揉着酸痛的肩膀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备课、学习。说到未来,这位1米72,略显瘦高、清秀的女孩一脸坚强乐观,“我还是会以我最好的状态工作生活,尽己所能的减轻家人的痛苦。我要把苦难当成是对我人生的磨砺,带着众人对我的支持一直坚定的走下去,用我最积极的人生给父母捎去慰心的家书”。 郭智进 用爱前行,孝老爱亲 郭智进,男,1977年10月出生,永泰县卫生健康局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科负责人。郭智进的父亲年逾七旬,突发的二次中风使他突然昏倒在地,送到医院抢救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成为了一个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在福州住院治疗期间,由于哥哥身体不好、妹妹抽不开身,照顾父亲的重担就压在郭智进一个人的肩上。他坚持工作、孝敬“两不误”主动承担家庭重任,他不遗余力、竭尽所能照料老人,耐心教育幼子,用一言一行传承着孝老爱亲的好家风。 感恩父母 精心照料 郭智进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三人,他排行第二。父母亲一手拉扯三个孩子长大,成年后的他尽心尽力照料生病的父亲,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道的赞歌。郭智进的父亲年逾七旬,突发的二次中风使他突然昏倒在地,送到福建协和医院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父亲却成为了一个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在福州住院治疗期间,由于哥哥身体不好、妹妹抽不开身,照顾父亲的重担就压在郭智进一个人的肩上。他坚持工作、孝敬“两不误”,白天忙于单位的繁杂工作,下班后还要匆匆驱车五十多公里赶到福州,陪伴在父亲身边,与护工一起照料父亲,第二天早上又要赶回单位上班。他常常为老人端屎端尿,为老人擦身、理发、按摩,足足陪护了二个多月。虽忙虽累,但是看着父亲的身体有所恢复,他还是感到无比欣慰。 父亲成为植物人后,身体不能动,但听到外界呼唤时还是会有所反应。郭智进怕老人一直躺在床上思维会僵化,每天特地让自己的小儿子喊“爷爷”,孩子的童音让爷爷睁开了眼睛。父亲出院后,他还与自己的哥哥和姐姐轮流看护父亲,耐心服侍老人,帮老人转身,每天查看父亲的情况,期盼父亲恢复意识。 爱护妻儿 传扬家风 作为儿子,郭智进坚持践行孝道。作为丈夫,他与妻子相互扶持、相互体谅,主动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作为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引导孩子学习、理解孝老爱亲的好家风,并落实到行动中。 郭智进与妻子结婚多年,夫妻关系始终和睦。妻子常年患有过敏性鼻炎,一到冷热交替的时候就容易引发哮喘,每年都需要住院治疗一次。他心疼妻子,妻子半夜发病时气喘走不了路,他就背着妻子一级一级下楼梯,再把她送去医院,虽然累得气喘吁吁,却从无一句抱怨。住院期间,妻子挂着吊瓶,郭智进既要亲力亲为,为妻子送菜送饭,让她安心养病,又要照顾家中的老小,忙得团团转。郭智进心中装着对父母、对妻儿的深情厚爱,以孝敬父母、爱护妻儿的言行传承了“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 四、“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谢立灿 刚退伍就“火”了 谢立灿,男,1993年8月生,永泰县城峰镇高峰村村民。2020年12月1日,正值退役老兵返乡的第一天,谢立灿告别心爱的部队,光荣返乡。刚到永泰县城峰镇温泉村老家,满脑子都是即将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着火啦着火啦!快来救火啊!”伴随着一阵急促的呼叫声,顿时浓烟滚滚,一股焦糊味迎面扑来。突然听到呼救声,“我是一个兵,我不上谁上!” 他顾不及思考,毅然回头,放下行李,奔向火场。 谢立灿迅速奔向火灾现场,只见现场浓烟吞噬了整个一楼,导致电线短路、玻璃墙体烧裂。凭借在部队学习的知识,此时房屋附近囤积了较多木料,他研判火势会向二楼延伸,后果将不可设想。楼前的户主雷大妈正站着发愣,谢立灿急忙询问现场情况,家中是否还有人,着火点在哪里。家中只有雷大妈一人在家。围观居民情急之中想要用水直接灭火,被他第一时间制止。他开始疏散附近楼上的群众,交代雷大妈拨打119报警,然后就往屋子里冲,才到房门口就发现整间屋子里全是漆黑的浓烟,里面什么情况都看不清,只有距离地面几十公分的地方烟稍淡点,他猫着腰直接冲了进去,按照雷大妈之前描述的电源箱位置,关闭了电源开关,扼制了火情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电源开关关闭后,在部队熟悉“救火”常识的谢立灿,深知要把木料等易燃物品与火源隔离开,才能及时控制火势。他立马从附近找来了铁锹,不顾高温,将部分未燃的木料与火源分离开。“当时情况十分危险,二楼以上都晾着衣服,哪怕耽误一秒钟都会殃及整栋居民楼。”谢立灿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心有余悸地说道。随后,在谢立灿的组织下,在场观望的群众都加入了“灭火”行动。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火势基本被控制住了。随后,在清理火场的过程中,谢立灿发现了柴堆下的暗火,急忙用铁锹将灰烬盖住的暗火翻开,用灭火器和水管直喷暗火处。扑灭明火,清理火场,消灭暗火,他心思缜密,确保不漏一个细节。在冒着炙热的余热中,他和户主雷大妈一起忙活了半小时后,确认没有复燃的可能了,他才舒畅地喘了口气。 火灾被扑灭后,小区居民都纷纷为谢立灿和后赶来的消防官兵竖起大拇指:如果不是小谢和这些消防员及时相救,后果不堪设想,小谢是咱们小区的英雄啊! 得知这一消息,谢立灿所在单位的营长高兴地说:“服役期间,谢立灿就是训练先进个人,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这次,刚退伍返乡就勇冲火海、抢救老百姓生命财产,他虽然退伍了,但是在老百姓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伸出援手的英雄壮举,值得大家学习。”而谢立灿只是谦虚地回答一句:“这是当兵的应该做的。” 赵性增 不惧个人危险,勇救跳河青年 赵性增,男,1973年2月出生,永泰县白云乡村民。2018年4月14日下午14时33分,城峰镇马洋桥头有人跳河,当时赵性增、张友传划着木船在马洋桥下游捕鱼,见此情形立即驾驶木船向跳河男子位置驶去,其中一人拿着一根竹竿伸向跳河男子腋下,不让其继续下沉,一人驾驶木船慢慢划向跳河男子,民警接警后也赶赴现场指导救援,最终跳河男子被成功救下。 2018年4月14日14时33分,城峰派出所民警潘锦秀接指挥中心指令称永泰县城峰镇马洋桥头有人跳河。接警后民警赶赴现场救援。当日14时许有一年青男子从马洋桥上跳入大樟溪,此时,正好有两名男子驾驶木船在马洋桥下游捕鱼,两名男子见此情景立即驾驶木船向落水位置驶去,在靠近该跳河男子位置时,其中一个人拿着一根竹竿伸向跳河男子的腋下,不让其继续下沉,一人驾驶木船慢慢划过去,终于将该男子救起。之后该年青男子被120送至永泰县医院救治。事后经调查证实,跳河的男子叫郑才嵩,永泰县梧桐镇溪北村人,系因个人生活问题,跳河自杀,目前郑才嵩在家中休养。“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危急时刻,除了救人我什么都没想。”朴实的话,真挚的心。人命关天勇上前,见义勇为显担当,正是因为他的热心、勇敢,抢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他们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每一个人,诠释着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五、“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薛彩云 躬耕杏坛育桃李 德馨善研谱华章 薛彩云,女,1986年8月出生,永泰县请凉中心小学校长。她竭尽全力改善办学条件,挖掘“仁智”校园文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育人氛围浓厚。打造“德馨行雅,慧教善育”的教师团队,借助外力共研共长,提升师能,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倡导“知行合一,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学生荣获县级以上比赛奖项50多人次。身为永泰县薛彩云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带领团队开展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辐射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带领团队共设计导学案292节,为永泰县小学语文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并受到省内外教师广泛认可与借鉴。 “仁智”文化显特色。自从2017年9月担任清凉中心小学校长起,薛彩云校长就致力于发掘丰厚的乡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提炼出“乐山乐水,尚仁尚智”为主题的“仁智”文化体系。她虚心请教专家,开始自行设计文化墙、标识、吉祥物等,让“仁智”文化内涵化作丰富多彩的文化实体,让师生可看、可感、可学、可行。她结合校园文化理念,推出以“美善”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评选“美善清小人”“美善家长”和“美善少年”,让“仁智”文化在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心里播种、开花、结果,形成“向美至善”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借力共研强师能。薛彩云校长重视打造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以“共学共读共研共成长”为模式,为教师成长广开门路,邀请名师,利用薛彩云名师工作室资源,巧借互联网,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带动教师围绕课题进行专题学习、深度思考和实践探索,使教师学习和教研常态化,助力师能提高。三年多来,学校共举办7场省级课题活动,1场县级开放日活动和2次县级教研活动,1场教研片活动。教师在县级以上教学、教研比赛中获奖20多人次。 五育并举育全人。薛彩云校长积极倡导“知行合一,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发挥“三三四五”作用,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更多平台,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三年多来,在薛彩云校长的带领下,学生在县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有50多人次,学校在体育、艺术等比赛中屡屡名列前茅,国学“二三四六” 特色、篮球“六个一”特色和德育“三化”特色逐渐凸显。 引领辐射扬声名。永泰县薛彩云名师工作室在领衔名师薛彩云的带领下,以“共学共研,求真求活”为宗旨,追求“读思共生”的教学主张,弘扬匠心精神,努力做到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打造最优秀的语文团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薛彩云校长的精心策划和引领下,工作室团队同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或微课)和收集优质资源将近300节,为我县历时两个月的线上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导学案还被内蒙古、新疆、深圳、浙江、江苏等省及省内各市县老师广为使用,反响良好。工作室成立两年来,薛彩云校长认真组织开展研训、送教下乡等活动10多场,受益教师达到2000多人次。薛校长指导、培养工作室成员在服务同侪中提升自我,受邀到省内外开设示范课或学科讲座30多人次,发表CN论文20多篇。薛校长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出版论著1本,主编校本教材2本,指导工作室成员主编或参与编辑校本教材4本。指导工作室成员在县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10多人次。薛校长主持省级课题1项,指导成员支持或参与市级课题研究3项和县级课题研究4项。薛校长带领团队用心经营工作室公众号,共发表原创文章300多篇,新辟“佳作秀场”栏目,发表学生习作数十篇,在省内颇有影响力。 郑 斌 扎根永泰 奉献青春 郑斌,男,1986年10月出生,中共永泰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郑斌同志入职以来,始终保持好学、上进、务实的态度,珍惜热爱工作岗位,专心专注组工业务,热心热情开展服务,凭着一份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工作岗位上忠诚担当、辛勤耕耘、任劳任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部机关高效、快速、有序运转。 以部为家,甘于奉献。郑斌同志是同事眼中的“大忙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指出:办公室每一位同志都是很辛苦的,整天有干不完的事,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工作。连星期六也难以休息。这是郑斌同志的真实写照。他的时间观念“很差”,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到深夜,“白+黑”“5+2”早已成为习惯。他的家庭观念“很淡”,忙起来时办公室就成了“家”,时常让不远千里来“投奔”他的妻子独守空房。如果深夜县委大院的办公楼里还有灯亮着,那么很有可能就是组织部的灯,办公室灯就是其中的一盏。“妈,家里疫情严重,你们要做好防护,同事们都在抗‘疫’,我也要出一份力。”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他主动放弃回湖北老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带着牵挂坚守岗位,投入单位内部消毒消杀、信息宣传、一线考核等工作,用行动践行组工干部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春节,已连续两年没有见过父母的他,毅然响应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倡议和号召,带头留守就地过节,落实应急值守、防疫物资储备等后勤保障。 恪尽职守、勤勉务实。郑斌同志是同事眼中的“较真人”。他于2017年通过硕士引进生招聘进入到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工作,成为一名组织“新兵”,这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他来说,面临着思维和工作方式的完全转变。组织工作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他暗下决心,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沉下心主动学习组织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刻苦专研本职业务,谦逊地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办文、办会、办事中历练。对各项工作紧抓快办,努力做到快速流转、事不过夜、精益求精。凭着一股较真劲,他自身的组织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不仅较快地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也迅速成长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参与了《部务工作指南》的制定,推动机要保密、督查督办等规章制度落实,促进机关效能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做好信息宣传工作,近两年来,累计审核、报送信息280条、网评文章642篇,保证了组工信息报送量和采用率。 无怨无悔,真情服务。郑斌同志是同事眼中的“热心人”。他不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对同事诚恳、热情、体贴入微,这是他重服务的具体表现。对于大家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诉求,他从不推诿敷衍,不管再忙再累,总是第一时间处理解决。“有事情找斌哥!”这不是同事们私底下开的一句玩笑话,而是一种信任。部里的洗手池堵塞,不能正常使用了,他顾不上脏不脏,徒手清理洗手池垃圾。同事岗位调整,办公桌椅和文件柜需要调整,他带头搬运重物,打扫卫生。办公室作为组织部门的综合服务科室,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各方、对外服务的重要位置,代表组织部门良好形象。他能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综合协调、桥梁纽带三大作用,全面提高为领导、为机关、为基层和为群众服务的水平。认真落实好部机关“双联”机制,经常深入所联系的大洋镇康乐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实打实”用真情服务基层一线群众。定期参加新老组工干部结对互助活动,为退(离)休组工干部办实事、办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