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专题>永泰县乡镇书记访谈> > 正文
永泰县岭路乡党委书记叶文珍: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奋力谱写幸福岭路新篇章
2022-02-14 14:58:21 来源: 永泰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手机版

永泰青云山管委会主任、岭路乡党委书记叶文珍(左二)

当前,岭路乡全乡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引导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思想精髓,切实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下一阶段,岭路乡将围绕‘三示范三跨越’总路径,发挥国家级藤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革命老区乡等优势,按照‘一山两镇三区四园五基地’发展目标,重点打造‘红、绿、古、金’四色产业,推动岭路乡高质量绿色发展超越,为永泰县加快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贡献岭路力量。”永泰青云山管委会主任、岭路乡党委书记叶文珍表示。

就如何立足实际,按照“一山两镇三区四园五基地”发展目标,重点打造“红、绿、古、金”四色产业?叶文珍谈到了五点思路。

立足资源禀赋,筹建一个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依托已建成的云顶、御温泉、青云山、天门山等景区以及福州市闽中革命事迹陈列馆、岭路乡革命事迹陈列馆等红色展馆,统筹全乡红色文化、绿色康养、古村落、状元文化、汤泉理疗等资源,着力打破区域界线,促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坚持在旅游产品体系突破、做优做强乡村旅游、完善旅游集散功能、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等方面下功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管理,创建“大青云山”景区,推动形成一个山水交融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着眼文旅融合,打造两个特色小镇。一是红色研学小镇。充分发挥青云山红军洞福建省新四军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福建省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培训基地、福州市党史教育基地、永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品牌效应,整合凤落、庄边、叶洋等革命旧址红色文化与青云山民宿、酒店旅游资源,打造集“学、住、行、践”为一体的互动、沉浸、体验一站式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区,开发运作红色文旅线路,申报红色研学基地。二是绿色康养小镇。积极推动云顶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巩固提升青云山4A级景区,持续开发绿色康养、汤泉理疗等新兴旅游业态,全力推动云顶康养度假综合体建成,建设产村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绿色康养小镇。

聚焦产业升级,塑造三个休闲体验区。一是温泉康养度假区。利用御温泉景区,发展“御温泉+乡村振兴”“御温泉+红色研学”“御温泉+创新创业”等“金色”新业态,推动形成岭路发展新模式。二是林下经济示范区。发挥竹资源优势,形成竹产业新格局;扩大血灵芝种植面积,建设中草药基地;扶持蓝莓、猕猴桃、火龙果、甜橄榄、灵芝等产业,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茶旅文博园,开发农耕、采摘体验、户外运动、非遗展示传承等体验项目。三是特色民宿体验区。开发利用对山加冠、云山石鼓后、长坑仙溪及古村落连片聚集的古厝、古民居,打造“古”色民宿。同步推进建设森林木屋、树上巢穴等森林创意民宿,打造杉林小筑。

依托地域特色,建设四个观赏采摘园。依托域内藤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优良,气候适宜的特色,对已建成的蓝莓采摘园、金针花观赏园、百果种植园、苗圃休养园等四个观赏采摘园进行提升,进一步丰富园区观赏性、体验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同时,积极引进台湾优质文创团队,高品质举办蓝莓文化节、金针花观赏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品质,谋划开发特色旅游“伴手礼”。大力运用益农社、旅游商城等现有平台,上好上足岭路农产品,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等市场营销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

注重旅游体验,培育五个特色基地。盘活现有的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馆、天池、古村落、观赏采摘园、梯田、森林步道等资源,加大旅游环境维护力度,持续规范和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接待能力,开发各类主题教育、乡村旅游、研学线路,串联各景区网红景点,培育艺术家创作基地、婚纱摄影基地、天文科普基地、畲族文化体验基地、研学践学教育基地等五个特色基地,不断丰富岭路旅游内涵。

“崇高的使命催人奋进,宏伟的蓝图鼓舞人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岭路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以勇攀高峰的闯劲、奋发有为的干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开拓创新、奋勇拼搏,为建设美丽幸福的新岭路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谈到岭路乡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叶文珍充满信心。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