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驱动下,我县各项事业处于爬坡上升期,三度荣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先行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永泰县交通运输局始终将民生作为事业标尺,靶向发力,摁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实现民生交通”加速跑”,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毗邻动车站,在建旅游客运集散中心 成绩催人奋进。回望过去五年,葛丹一期、县道184葛天线、县道181同安至坂头段公路工程、青云山至云顶联一线工程、塘前大桥、马洋大桥等一批交通建设项目建成通车,国道355葛岭濑下至台口溪尾段公路工程、省道211城峰蕉濑至大洋段(一期)公路工程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美丽乡村路和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等路网布局初具雏形,路网贯通联线作用显著增强。依托既有基础路网,天门山景区、塘前千江月休闲农场、青云山风景区、福州工商学院、福建中华技师学院永泰校区、智慧信息产业园、欧乐堡海洋馆等旅游景区和学院公交专线相继开通,公共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文旅深度融合。 2019年7月,投放纯电动出租车30台 一是运输结构更加完善。全县拥有道路客运车辆117辆,更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56辆,投放纯电动出租车30台,在册渡口13道,渡船14艘。随着撤渡建桥工作的推进,保留在役渡口7道,多元化的运输结构日趋完善,承载和续航能力显著提升;二是服务民生更可持续。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企业帮扶和政策惠民力度,将客运公交亏损补贴资金和渡工工资等纳入县年度财政预算,实现财政兜底,并据实拨补车船燃油补助费用,确保农村客运和内河义渡开得通、走得了、运得好;三是运行线路持续优化。开通客运班线36条,运行公交线路13条。2021年,优化公交线路4条,增设旅游客运班线4条,促进客货邮融合班线2条,公交运行线路向塘前、梧桐、清凉、岭路、葛岭、赤锡、富泉等乡镇延伸,城乡客运公交覆盖网络进一步提升,运行线路和运力保有量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出行需求。同时,通过灵活采取周末班车、预约班车等形式,充分利用节点运输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农村通客车率逐年提高,全县255个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建成,客货邮进一步融合,快递进村入户基本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更加通畅;四是站点服务持续提升。持续更新城区公交站牌,完善站点信息。督促指导运营单位加强站点维护,群众候车环境持续改善,出行体验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仅2021年,全年修复提升站点达40余处;五是场站设施日益完善。完成嵩口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逐步推进有条件的乡镇客运场站进行改造。积极推动规划线路站点设置,建成公交站点386座,设置简易招呼站20个。将“两站”建设作为强基础、补短板项目,2021年力促永泰县旅游客运集散中心和公交总站项目动工建设,同步启动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其中公交总站预计今年6月投入使用。作为全域旅游配套的交通枢纽工程,该项目建设是交通部门为民办实事工作落地的一个缩影,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抓促工作的又一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我县作为省会城市后花园承接福州产业转移和提升全域旅游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动车站、汽车站综合枢纽运输衔接,优化公交和出租运力接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十四五”规划新的起点上,县交通运输局将按照省委市委“三提三效”精神和县委行动会部署要求,以“先行”为己任,以福州“东拓南进”为契机,抓住“强省会”和福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重要机遇期,把握县域交通发展脉络,重点谋划推进福州至永泰轨道交通线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更多民生项目落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