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心灵,总有一种品格让我们为之动容,总有一种感动激励我们勇毅前行…… 2022年第二季度永泰“身边好人”名单公布,快来看看你身边的好人上榜了吗? 黄 婷 敬业奉献 (二排左三为黄婷) 巾帼讲解员谱写家乡文博新曲 黄婷,女,1991年3月出生,永泰县文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讲解员队队长。作为单位文博讲解员的领头雁和核心,全身心投入永泰县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攻坚作战等各类大型讲解工作,2021年12月荣获永泰县“永阳英才”称号;带领团队持续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矩阵,让永阳文化中心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理论学习室、文化活动室、志愿服务实践站;积极带领永泰县这支特色“娘子军”抓创建促提升,2021年永阳文化中心先后获评AAA级景区、福州市妇联的“巾帼文明岗”、福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 立足文明实践奉献青春年华 黄婷矢志爱国奉献、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扎根永泰本土,兢兢业业,立足岗位,以内外兼修赢得德艺双馨,以个体努力赢得群体和谐,以智慧和热情奉献社会,从而实现专业发展、道德完善、人生美好;深入永泰乡村振兴一线,积极传播永泰庄寨文化、状元文化、非遗文化等,不断增强群众对永泰文化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带领团队持续壮大永阳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矩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整合多元化资源,开展系列文化传承、家风家训、科学实践、技能提升课堂,让永阳文化中心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理论学习室、文化活动室、志愿服务实践站;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援藏工作,组织西藏八宿县2021年讲解员培训班,精心安排历时22天的课程并亲自授课,推动文化润藏,与藏族讲解员们共话“山海情”,从而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合力。 坚定文化自信赋能家乡发展 黄婷独立汇编完成永泰县文博场馆(永阳文化中心“十馆一中心”)的原创展览讲解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山室”、“永泰庄寨群”等实地讲解词的编写工作并领衔讲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丰富党员政治生活馆的讲解词,并积极承担全县各单位甚至省市部门的党史学习教育实地教学任务,边学边悟,边学边思,做到入心入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1年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服务教育“双减”工作,走进永泰实验小学、闽江师专附属永泰小学,打造文博进校园特色品牌——“我是小小讲解员”;组织永泰县2021年景区景点讲解员暨乡村游从业人员培训班,致力于培养一批永泰形象的推广员、旅游观光的导游员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员;此外,该同志还承担陈列展览和培训考核本单位文博讲解员等文物博物专业相关工作,推动文博讲解团队专业化,在永泰县全域旅游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外塑巾帼形象谱写文博新曲 黄婷具备过硬的文博专业技能,较高的语言素质,是永泰县文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唯一拥有文物博物系列初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讲解员,2021年12月荣获永泰县“永阳英才”称号;该同志形象口碑好、公众认同感强,全身心投入永泰县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攻坚作战等各类大型讲解工作,如连续三届参加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六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等。作为单位文博讲解员的领头雁和核心,该同志积极带领永泰县这支特色“娘子军”抓创建促提升,2021年永阳文化中心先后获评AAA级景区、福州市妇联的“巾帼文明岗”、福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凝心聚力锻炼出一支能攻坚克难的团队。 林铭祯 孝老爱亲 热心书记用身边小事践行孝老爱亲精神 林铭祯,女,1978年5月出生,永泰县大洋镇麟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作为村干部,她时刻关注着村里孤寡老人的生活。时常走访留守老人家,陪他们聊家常,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上门帮忙给老人家缴纳医保,社保资格认证。作为女儿,她孝敬父母。她的兄弟姐妹都在外打工,她就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责任,虽然工作繁忙,但父母的衣食住行都放在心上,每天下班后都回家陪伴父母,逢年过节总不忘给父母添衣保暖。 关爱留守老人 麟阳村留守老人比较多,儿女在外打工、经商谋生,不常在家,老人独自生活比较不便。作为村干部的林铭祯,想到自己年长的父母,又想到自己的公婆均已过世,自己也是儿女,如果知晓自己的父母无人陪伴,自己又身不由己不能常伴父母身边会有多难过。她知晓谋生和尽孝不能两全的难处,就经常上门为留守老人做家务,有一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就经常帮忙采购生活用品。对于有困难的孤寡老人,不仅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还经常抽空去陪伴老人,和老人聊天。 邻居一位老人慢性病发作住院,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只有一个年迈的老伴在医院陪护,老伴自己也身患多种疾病,在医院吃不好饭,到街上买饭有困难,林铭祯同志知道后,每天中午下班匆匆赶回家特意煮了饭,炖了汤送到医院,同房病友都以为是老人家的亲女儿,老人家逢人就夸林铭祯不仅是个好干部,好邻居,还是好“女儿”。去年,家里电视机顶盒遭雷击损坏,刚好遇到周末,更换不了,老人家心急如焚,一个电话,林铭祯立马回家把自家的机顶盒拆了先给老人家换上,她知道没有电视老人家会很无聊。这份亲情让老人家非常欣慰,要是几天不见,就马上打电话问一问。 和睦乡亲邻里 多年来,林铭祯同志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必须要让老人吃好、穿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2021年父亲腰椎受伤,连续十几天每天早上六点多就送父亲去医院,下班再接父亲回家,端茶喂药,细心照顾。在她的悉心照顾下,父亲很快康复。父母逢人就夸自己有个好女儿。邻居们个个为她的为人竖起大拇指。林铭祯同志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并没有做什么大事,只是做了一般人会做的事,尽好孝,守好礼,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林铭祯同志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都会尽力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她都主动帮忙化解,刚刚做完繁重的家庭事务,她顾不得休息,就又投入到工作之中,时间一长村民纷纷称赞她。 她从担任村干部来,十年如一日,始终把麟阳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勒勤恳恳、全心全意为全村人服务,受到全村人的广泛赞扬。这份与老年人的亲情,特殊的友情,全凭她用真诚的心一日日地相处交换来。 田 静 助人为乐 海洋科普志愿者队长,致力科普宣传事业 田静,女,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州永泰欧乐堡海洋世界总经理。自2018年来到福州担任福州永泰欧乐堡海洋世界总经理以来,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通过不断宣传科普工作重要性,带领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以实现广泛宣传科学发展,提高工众科学素养,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目的,数年如一日地积极开展海洋科普讲座进“四区”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奠定科普宣传基础 2018年11月,在田静的倡议和带领下,欧乐堡海洋科普志愿者队伍成立了。在组建之初田静认真贯彻落实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建立并完善了科普工作制度,这支队伍配有专职讲师10人,专职辅导员40人,动植物保护专业志愿者20人,掌握了丰富海洋与淡水野生动物的科普知识,具有很强的生态保护意识,是一支教学能力强的科普队伍。2019年田静邀请复旦大学教授杨正泰、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袁书琪、特级教师李文等二十余位名师组成海洋科普师资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研究规划编制科普教材,在国内树立了科普标杆。在4年多来,向外发放科普书籍三十余万册,并积极开展海洋科普讲座进“四区”等活动,通过海洋动物标本的展示和课件讲解,让孩子们可以零距离认知海洋生物,培养孩子们善于探究、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素养,同时普及科学知识,通过抖音等线上媒体平台多次通过直播开展了新媒体科普宣传活动,约十五万余人观看了直播,为大家送上生动的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科普课,以传递海洋生态保护知识,受益人数约38万余人。 拓展科普宣传形式 田静利用自身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春秋研学科普活动,并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积极创新、积极进取,打造了一系列的精彩课程,形成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科普知识和海洋文化的浓厚学习兴趣,打造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课外实践课堂,约有16万学生参与了相关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田静的志愿科普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遍地开花,在福州市乃至周边县市都形成了广泛深入的影响,受到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各家科普单位的大力支持,纷纷开展了联合科普活动。每次活动,都可以见到田静的身影,每次她都亲自策划、亲自参加,四年多来她带领科普志愿者们先后参与了大大小小的科普活动几十场。田静一直以志愿服务为己任,带领海洋科普志愿者队伍以最无私的姿态把自己的汗水撒播科普工作前进的道路上,为科普知识普及的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提高科普宣传质量 在科普工作之余她还不忘记自身条件的打造,牵头组织福州永泰欧乐堡海洋世界4A级旅游景区的筹备、申报等创建工作,于2021年6月22日,经福建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福州永泰欧乐堡海洋世界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田静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积极创新、积极进取,带领福州永泰欧乐堡海洋世界获得全国海洋科普基地、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市县三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福建省创新驱动服务站等荣誉称号。她的科普工作受到福州市政府网站、永泰政府网站,央视新闻、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东南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温义涛、温双久 见义勇为 (图一 温双久 图二 温义涛) 两群众勇救受伤司机 温双久,男,1978年5月出生,入党积极分子,梧桐镇潼关村副主任。 温义涛,男,1966年6月出生,群众,梧桐镇潼关村村民。 温双久、温义涛两位同志于2021年9月4日在永泰县嵩口镇公墓路段拐弯处,勇救因意外事故发生侧翻受伤昏迷的司机。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险时,温双久、温义涛两位同志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他英勇救人的事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2021年9月4日10时许,吕某某驾驶装载水泥浆的农用车,途径G355国道永泰县嵩口镇公墓路段拐弯处时,车辆发生故障侧翻到路边十余米深的沟里,驾驶人吕某某受伤昏迷被困在驾驶室中,这时车子侧翻在深沟中,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风险。刚好去嵩口镇办事的温双久、温义涛在途中发现发生侧翻事故的车辆后,温双久赶快叫驾驶车辆的温义涛把车子停下来,两人下车后,看到侧翻在深沟中的车子和在驾驶室昏迷的吕某某,因为车子侧翻在深沟中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风险,情况万分危急,温双久、温义涛两人脑中飞速运转,想着的是如何救人,而完全没有顾虑自身安危,立即到深沟中实施救人行为,两人将受伤昏迷的吕某某从驾驶室中救出后,合力将吕某某抬到马路上,做了救疗措施帮助吕某某恢复意识,并联系获救者家属和医院,告知相关的情况,很快家属和医护人员到场送医救助。事后,吕某某恢复良好,获救者吕某某同家属再次跟温双久、温义涛两人联系,并表示深深感谢,潼关村村里慢慢传开两人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受伤司机的动人事迹。 “我是一名基层的村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我的本职工作,这件事情是很平凡的,救人是我应该做的。那个时候车子发生故障侧翻在深沟中,车子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并且驾驶的司机还受伤昏迷,情况那么危急,人命关天,如果我们那个时候不立刻出手相救,只能眼睁睁看着惨剧在我们面前发生。不管是谁碰到这种情况,第一个想的事肯定都是救人!”事后,温双久如是说。 救人事件发生后,温双久、温义涛从未对外宣扬,而是获救者家属第二天主动找上门来致谢,村里才慢慢将此事传开,事后,获救者和温双久、温义涛两人也成了好朋友,经常往来。 周锦 助人为乐 80后民警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生命续航 周锦,男,198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永泰县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队三级警长。2022年6月10日上午一袋21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从福州搭乘飞机送往外地为一位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捐出这袋“救命血”的人是永泰“80”后民警周锦,这是永泰公安机关首例,福州市第95位,福建省第345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警10年来,他始终铭记入警初心,不仅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作出贡献,日常生活中,也秉持热于助人的品质,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数次参加义务献血,遇到有困难的群众主动伸出援手。 从警向善,热情为民 周锦同志自从警以来,乐于助人,心系群众,热心公益。2015年至今,每年都会参与公益献血。2017年加入了民间救援组织福建曙光救援队。在日常工作中,周锦同志也都是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2022年5月30日傍晚,樟城镇王先生向民警求助,其手机遗失,手机里有工作资料和孩子照片,十分重要。周锦接到求助后,急群众之所急,立即通过遗失手机显示的定位,赶赴现场。经过对周边村民及路人的询问,村民都表示定位处是农田,平常除了种田很少有人上去。眼看天色渐晚,村里路灯稀少,再加上位置不熟悉,寸步难行。但周锦本着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坚持不懈继续寻找。随后发现山丘后方有条泥路,半山上有鸡舍,周锦判断可能有人在上面居住。于是一鼓作气,沿路上山寻找,最终在半山上发现两间民房。经周锦询问,屋主在下午回家路上捡到了王先生的手机。但在现场等了好一会也没看到失主来找,就先行回家了。最终经过周锦的一番沟通,失主王先生终于顺利拿回丢失的手机。 2022年1月14日晚,周锦和同事下班途中,在永泰县城峰镇发现一名醉酒女子摔倒在车辆道闸口,立马上前查看。经询问,女子晚上与朋友聚餐,坐朋友车到门口后想在门口休息会,但没想到不胜酒力,倒在路边。经多番询问,才得知女子的家庭住址,送到家后,发现只有10岁的女儿在家。周锦又多方联系女子的亲友,直到其亲友到场后才放心离开。数日后,女子送来了“人民公仆,热心为民”的锦旗,对周锦的热心救助表示感谢。 无私奉献,生命接力 2017年,在陪同患有癌症晚期的父亲治疗时,周锦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我当时想,如果我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就能帮助到像我父亲一样的患者,帮他们减轻痛苦,重获新生。”周锦回忆道,彼时的他渴望着生命的奇迹,希望自己的鲜血能成为挽救别人生命的火种,当即采了血样,成为中华造血干细胞库的一名志愿者。 2021年12月,周锦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电,在得知一名白血病患者与其血液初步配型成功急需救治的情况后,周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时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我觉得十分幸运,能够成为这几十万份之一的机会,成为捐献者。我马上就告诉我的妻子,我的妻子也在医院工作,她十分支持我,她说这是拯救一条生命。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我有义务,去帮忙需要我帮助的人。”周锦说道。 经过高分辨配型、移植前体检、配型复检等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认配型成功。2022年6月6日,在省、市、县各级红十字会、县公安局工作人员、福建省协和医院工作人员和亲友的见证下,周锦签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在注射了5天的动员剂后,于6月10日上午经过近4个小时的抽取,抽取了212毫升造血干细胞,成功完成捐献。 随着还有余温的造血干细胞被小心翼翼地放入保温箱,送往患者医院。周锦同志这半年来心中重担终于放下了。自接到初配成功的电话那天起,周锦同志就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很可能自己生活上多一分注意,患者就能少一分治疗的痛苦。如今成功捐献,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另一个人的体内茁壮成长,生生不息,这更加坚定了周锦同志坚持公益的信念。 为上榜的TA们 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