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今日要闻> > 正文
“三伏灸”火爆开贴,没赶上初伏的您可以安排了~
2023-07-14 17:00:49 来源: 永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手机版

7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三伏天正式迎来初伏,每年这个时候,县中医院都异常火爆,诸多市民选择前往进行“三伏灸”。

7b85cd841ca1a883da19daab9b61d799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日前,记者在县中医院三伏灸治疗点看见前来进行“三伏灸”的市民络绎不绝。诊室内,医生根据市民的症状进行问诊和评估,并针对市民不同的身体状况和诉求,选择合适的穴位贴药。

389d7c71fe7d23195ed9315d6b410675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在一旁的理疗室内,艾烟缭绕,医护人员在市民相应的穴位上进行“三伏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时刻注意市民的体感并在艾灸结束后,仔细叮嘱敷贴后的注意事项。

997210dbc1ffc4e085f4361e603e46b4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市民 黄先生:“我是第一次来做三伏灸,来这里感受一下,过程中医生也一直都有来询问身体情况,服务态度很好,做完之后感觉背上、身上很热,感觉很舒服。”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中医药领域中,融养生、治病为一体的特色疗法,利用“三伏天”这个一年中最热的好时机,驱散身体内的寒疾。

永泰县中医院康复科主任 陈葵:“三伏天这一阶段因为天气热,人体经络气血流通快,药物渗透和吸收率高,所以是三伏灸的好时机。通常做完三伏灸后还要进行中药贴敷,做完三伏灸之后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发物,当天也不能洗冷水澡。”

据悉,今年中伏时间为7月21日,加强伏时间为7月31日,末伏时间为8月10日,有意愿接受三伏灸治疗的患者,可提前到县中医院门诊二楼康复科或拨打电话0591-24830437进行预约。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伏灸。

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灸,即三伏天艾灸疗法,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为基础,对腧穴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补益虚损、增强体质与免疫力。对于一些因为寒气、湿气和亏虚造成的病症,三伏灸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与调理作用。

a7e2383159801690bad2896b7dcc26ce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三伏灸有什么好处?

冬病夏治,防病保健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排湿排寒

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机,也是身体排除寒湿伏邪最好的时机,此时来做艾灸可达到三阳相加,即同时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寒湿。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三伏灸?

气虚体质

气虚质的人特点是:肌肉松软,体质虚弱,讲话的声音低。容易出汗,进行体力劳动比别人容易累。容易感冒,发病后难以痊愈。

阳虚体质

阳虚质的人,时感手脚发凉,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

痰湿体质

痰湿质的人,体形肥胖,容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舌苔较厚。

三伏灸每个人都合适吗?

冬病夏治法并非人人皆宜,譬如阴虚火旺的人,本身体内阳气就过盛。如果再补阳,必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另外,孕妇、3岁以下幼儿、过敏体质、皮肤有破损,以及患严重心肺疾病,或正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咳喘等)者,不宜进行。

做三伏灸需要注意什么?

贴敷时皮肤应保持干燥,贴敷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贴敷当天不要贪凉,避免冲冷水澡、电扇直吹、室内空调温度过低(26℃以下)。

贴敷当天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勿食海鲜、韭菜等发物,以及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贴药后如皮肤出现红晕,或感觉有轻微的灼热或刺痛,这属于药物正常反应,如果自觉难以忍受,可以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冲洗局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