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有生产佳茗记载,所产的“永福细茶”在明洪武年间一度被列为贡品。大樟溪畔,戴云山麓,永泰茶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香高、味醇、汤清、色润”,2015年“永泰绿茶”就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近年来,历经岁月沉淀的永泰茶叶也香飘全国,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密码。 近日,永泰法院围绕乡村振兴和茶产业发展新趋势,积极打造司法护航“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司法品牌,在福州市率先建立“一茶企一法官”工作机制,配套出台《“一茶企一法官”工作指导手册》,制作“法官联络卡”,以“一对一”排忧解难、“点对点”精准服务、“面对面”沟通衔接方式,为茶企提供“点单式”的司法服务,法官与茶企之间以网络为纽带,推进“一茶企一工作群”建设,建立与茶企的良性互动。 共话茶事,用心护茶香 馥郁茶香漫山岭,又是一年采茶时;满山青翠中,一抹别样景色映入眼帘。今年4月,永泰细茶节在同安镇草木谷举办,拉开了春茶采摘的帷幕。茶园里采茶姑娘们挎起竹篓,穿梭在一垄垄茶树间,法官们背起普法背包走在茶山里,与茶农同劳作、话家常、讲法律,把收购茶叶合同要点、法律关系、擅自毁林种茶拓产的法律后果讲给茶农听,巡回审理就地解决一些矛盾纠纷,避免来回法庭的误工误产,解决茶农后顾之忧。 “感谢法官们的贴心普法,我们之前卖茶有时只是在口头上达成价格协议,不会去考虑什么法律风险问题,看来今后还得好好学学法。而且今年永泰法院给我们发放了‘法官联络卡’,以后再有问题也不怕啦!”一茶农欣喜地感叹道。 进企“把脉”,用情解难题 随着永泰茶产业的发展,提升茶企法律知识素养,强化“一茶企一法官”合作,为企业纾难解困,是推进茶产业有序发展的“后半篇”文章。法官们深入卢峰茶业、云芳茶业走访调研,掌握茶企发展动态,详细了解茶企涉法需求,聚焦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交易、雇工等环节为茶企普及法律知识,梳理排查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点,帮助茶企“控隐患、降风险”。 “这个机制真的太好了,法官定期来为我们答疑解惑,既让我们少走弯路,也给了我们发展的信心,现在我们生意越来越好,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茶企的…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赞道。 法护青绿,用力促发展 永泰某茶叶公司在永泰某购物广场设立茶叶专柜,但因茶叶抽检不合格导致购物广场被罚款10万元,购物广场根据合同将茶叶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偿还代为垫付的罚款。法官启动“一茶企一法官”工作机制,主动走访茶企,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发现茶叶不合格系公司生产经营前期管理不规范导致,存在的问题均整改到位。为不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法官多次召集双方协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分期履行债务。案后,法官多次回访,并建立工作群,充分运用微信能点对点交流、受众广、发语音、传视频的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和审判经验,帮助茶企防范经营风险、堵塞管理漏洞。 “现在正值采茶时节,对于小茶企来说,一次性还款将会影响到毛茶收购资金流动,茶农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而我们的小小举措就能为企业稳步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力量,实现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生态庭法官苏燕伟说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围绕乡村振兴和茶产业发展新趋势,用心、用情、用力在一芽一叶、一捏一提里以精准司法服务赋能永泰‘三茶’稳健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矛盾预防员、便民服务员、信息传递员’,助力‘茶香’久远,让‘绿叶’变‘金叶’!”永泰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池奇波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