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2023永泰嵩口第二届闽台柿染艺术节在嵩口镇开幕,这是推广“嵩口模式”媒体通气会召开后举办的首场大型活动。县领导李志专、柯江、张乐昕、叶文珍参加活动。 当天16点30分,随着悠扬的国乐表演声响起,2023永泰嵩口第二届闽台柿染艺术节正式拉开序幕。活动中,永泰县柿漆制作工匠代表陈振东将还未成熟的青色柿果捣烂,滤汁煮沸,随后封坛,待下一届艺术节开封。届时,坛中的青柿汁将发酵沉淀,成为可用于染色的柿漆。随后,来自省美术家协会的永泰本地画家鄢晨曦上台用柿漆作画,并邀请参会领导为柿漆画盖章“点睛”。 ▲县领导李志专、柯江、张乐昕、叶文珍为柿漆画盖章“点睛” 深化闽台合作机制 打造闽台交流促进的良好格局 本次艺术节以“艺术+产业”为核心,通过展览、市集、研学等方式深化闽台人才和艺术交流,推动两岸乡村工匠互鉴互学,推动永泰柿漆(闽台)产业基地发展。 柿染艺术展汇集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各地植染艺术界、手工艺界艺术家参与展览,游客可以现场感受柿染的艺术美学。闽台农特产文创市集上,李干、梅子、山茶油、青梅酒等永泰好物琳琅满目,更有台湾消暑好食供游客品尝。 此次文创市集邀请了两岸各地众多企业参与产品参展和技术交流,整个艺术节的策划和实施也由嵩口、永泰本地台企、台胞共同参与,旨在依托永泰柿子产业基础,打造闽台交流合作平台,这正是“嵩口模式”的一大特色。 注重传统文化传承 加强本地人文化自信的重塑 “柿染”是草木染工艺的一种将尚未成熟的青涩小柿子,捣碎榨汁发酵一年以上制成染色液,柿染有别于其他的草木染工艺,而柿子又是永泰县嵩口古镇的传统农作物,在各村落广泛种植,因此柿染工艺在永泰嵩口一直留存,也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推进“嵩口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嵩口镇始终注重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尤其注重重现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展示中,引导当地人找到归属感与自信心,本届闽台柿染艺术节运用柿染艺术,这一独特的创意形式将城市与乡村、传统与时尚、文化与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次艺术节将持续两天,除了闽台农特产文创市集和柿染艺术展两大活动板块以外,现场还设置了柿漆题词作画体验活动,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柿染的艺术美学,还能亲身沉浸式体验柿染的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艺术节举办期间恰逢七夕佳节即将到来,现场设置了“柿柿如意”为主题的一系列七夕游园会活动,如“柿柿如意香包”缝制和“投壶取巧”等,力求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嵩口模式”——可复制推广的“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模式 嵩口古镇地处八闽中心,大樟溪环绕而过,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以发达的商贸文化、耕读文化、宗教文化为特色,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嵩口镇坚持立足资源优势,持续探索打造两岸基层治理融合发展的“嵩口模式”。 本次柿染艺术节是永泰县第二次举办闽台柿染艺术节,希望通过持续举办艺术节,打响永泰柿漆知名度,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农业转型,用柿染艺术之美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也进一步汇集闽台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实践“嵩口经验”,不断赋能“嵩口模式”,助力打造“物好镇美人心齐”的新嵩口,在乡村振兴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嵩口镇党委书记 连萍:“我们通过举办柿染艺术节,唤醒了群众的乡愁记忆,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有效带动了本地的农特产销售和民宿、餐饮业发展。同时,本次活动我们还结合传统七夕佳节,让游客们切身感受七夕节的浪漫氛围和嵩口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古镇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