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永泰县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和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长者食堂服务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创新功能拓展,促进服务升级。聚焦“以人为本”,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积极拓展“长者食堂”服务功能,依托乡村已有的“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农村幸福苑”等资源,引入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长者食堂+N”模式运营,切实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实现“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的状态转化。如,樟城镇长者食堂不定期组织共建单位县医院医生为老年人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让长者食堂成为辖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新阵地,把“为老、适老、助老”的理念贯穿始终。同安镇长者食堂打造“长者食堂+茶馆”的运营模式,增加餐位同时满足老年人日常观看闽剧、电影、品茶需求。 夯实监管合力,规范市场运营。强化对长者食堂的综合监管,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建立养老服务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筑牢食品安全关、服务满意关,切实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数。如,县民政局对运营满一年的“长者食堂”进行服务质量评估考核,定期对长者食堂的食品安全培训和监督管理,保障长者食堂有序、安全运营。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扣“人员”“物料”“环境”“制度”四个关键点,强化辖区内长者食堂日常监管,出动执法人员64人次,完成检查全覆盖。 优化运营体系,实现提质增效。完善长者食堂运行机制,引进社会餐饮优质企业,实行“政府补贴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食客自付一部分”的经营模式,创新“党建引领+村级筹办+信用积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餐券+乡村振兴”等办法,鼓励“以老养老”“以劳养老”“引青养老”等方式,确保长者食堂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运营。如,梧桐镇长者食堂引进“十音八乐”项目,打造“长者食堂+群众增收”模式,通过对老人进行培训、指导,组建乐队在镇域范围内参与红白喜事,获取报酬。葛岭镇溪西村长者食堂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整合利用福州工商学院学生街资源,在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的前提下,对外营业创收,拉动长者食堂可持续运营,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