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国内外资讯>国内> > 正文
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锐财经)
2024-08-05 13:45:00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手机版

日前,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未来5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

8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计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部署实施四项重大行动

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至2023年的66.16%,近十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

“但城镇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仍待提高,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城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不足,超大特大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城市安全韧性存在短板弱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说,《行动计划》部署实施四项重大行动,分别为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介绍,中央财政目前形成了三方面支持政策体系:一是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二是支持提高城镇承载人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三是支持通过新型工业化来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力提效,更好推动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政策

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超过4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这个问题上,《行动计划》作出明确部署。

“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就业或居住年限原则上为半年,同时不得附加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额外限制条件。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目前有的就业或居住年限要求还比较高,要进一步降低年限门槛。对于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有条件的城市要探索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总的看,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顺畅、更便捷。”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说。

《行动计划》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备受关注。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说,人社部将按照《行动计划》要求,着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维护劳动者权益,让农民工获得可感可知可及的高质量就业服务。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说,要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挂钩政策,推动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向经济发展优势地区适度倾斜。

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

“预计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郑备表示,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良性循环,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

从消费看,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居住后,工资水平和收入增长预期将会提高,同时将能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将会提升,消费结构和生活品质也将升级。据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

从投资看,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居民住房等领域投资。初步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王胜军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累计更新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旧管线管道超过30万公里……未来,还将针对性实施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新型城镇化将推动经济稳定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民生持续改善。”郑备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