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cd49ea5206f52d2cdbcb06be45c89e 6月中旬,永泰青梅采收季落下帷幕,传来丰收捷报,青梅产量突破7.5万吨!更令人振奋的是:手采率超 90%,优质大果(直径大于2.6cm)占70% ,全黄成熟果达40%,兜底价政策覆盖过半产量……这串亮眼数字,是“增产即增收”的生动写照,更是“标准引领+动能换化”振兴特色产业的成功实践! 今日起,《“梅”好生财》六集系列短视频重磅上线!我们将带您深入产业链条,从无人机运输、生态种植、技术升级、保险保障、出口认证、全熟果品六大关键维度全景揭秘永泰青梅的升级之路。 “青梅上天了!” 在福州市永泰县葛岭镇溪洋村的山间,一台重载无人机正穿梭于,梅林与运输点之间,短短一分钟内,一袋60公斤左右的青梅,便跨越200米垂直距离,完成从山间到平地的高效运输。这场“空中接力”正悄然改写,山区农产品的运输历史。 传统运输之困 山路险峻,梅农之难 永泰县葛岭镇的青梅多生长,在海拔300至400米的丘陵沟谷,过去,梅农们依靠摩托车或人力肩挑背扛运输青梅,单次运载量在200至300斤不等,“山路太陡,只有年轻人才敢骑摩托运梅。”葛岭镇蒲边村梅农廖锦钊道出运输艰辛,不会驾驶摩托车的万石村梅农陈兰娇更无奈,只能将青梅囤在家中等待收购,“少了运输成本这一环,收购价也跟着压低了。”因坡陡路险导致的运输安全事故频发,青梅“最初一公里”运不出山,成为制约青梅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科技破局 无人机化身“空中速递员” 土生土长的溪洋村人任少武发现了破局之道,一次偶然机会,他看中重载无人机的运输潜力,随即组建三人团队,开启“空中物流”尝试。团队成员谢陈水介绍,无人机最大载重量达150斤,每袋满载青梅约120斤,完全在安全负载范围内,这些“空中货的”依靠燃油发电机供电,满电状态下8分钟可完成3个来回运输,且0.2元/公斤的运费与传统摩托车持平。“以前用摩托车运一吨青梅至少4小时,无人机1小时就能搞定。”溪洋村梅农汪书华感叹效率巨变。不过,梅农谢建忠也指出受续航和运力限制,无人机运输目前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 数据见证变革 效率、成本与安全的全面升级 从今年4月青梅开摘到6月中旬,任少武团队已累计运输青梅超200吨。数据显示,相比传统运输,无人机运输效率提升300%,成本降低10%,安全提升100%,更彻底消除了山路运输的安全隐患。无人机常态化运青梅,为梅农们开通了更多的运输线路,成为梅农来年的新期待。葛岭镇镇长表示,未来将推动无人机操作普及,完善智慧农业系统运维,以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重塑青梅产业品牌价值,这些飞越山脊的“空中速递员”,正用科技力量为山区农业,开辟通向现代化的新路径。(主创:张兴 叶凌 罗晶 陈理政 张忠杰 黄璇 杜青林 王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