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泰县积极链接省内外高水平院校资源,有效打通了青年才智涌向田野、高校资源注入乡村的渠道,一幅校地融合、共育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在展开——师生们深入基层,既调研特色产业、传承非遗文化,构建起资源共享、课题共研、产业共建的长效模式;更通过精准对接乡村诉求,以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践行服务承诺,在广袤乡野上书写高校智力赋能地方发展与反哺育人的生动篇章。 盖洋乡与福建理工大学正式签署“校村协同·振兴赋能”协议,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健全校地合作长效机制。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师生们在非遗传承人郑爱珠的带领下考察盖洋红酒坊,学习红曲酒酿造技艺与产业发展经验,提出创新营销策略,助力乡村非遗焕发新活力;深入赤松茸林下种植基地调研各功能区运作,探讨特色产业品牌化路径;下沉盖洋各村设立普通话推广流动宣传点,开办禁毒防诈宣传小课堂,协助安装反诈App,切实筑牢乡村安全防线。 丹云乡积极对接高校资源,邀请福州大学“赤岸溯源·乡遗筑梦”团队进驻丹云开展实践活动。双方通过校地合作座谈,共商老旧房屋更新、闲置资产盘活等核心议题,达成设计赋能、村居共建共识;实践队深入赤岸村中草药基地,学习三叶青等药材知识并制作中药香囊,积极传承中医药文化瑰宝;逐户走访和问卷调查,收集村民需求数据,深化对民生问题的理解;运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扫描等先进科技手段,对古厝进行精细化测绘,为古建筑保护提供精准数字化支持。 葛岭镇与福州工商学院联合开展校地合作暨人才交流系列活动。在人才交流座谈会上,双方结合葛岭镇发展需求与学院人才、科研、学科优势进行深入交流,在污水治理、低空经济助农、“人工智能+农业”等方面现场确立首批3个示范性合作项目,并就长效合作机制达成发展共识。高校团队一行还深入蕉坑、小洲、台口、溪洋四村开展实地调研,精准对接各村需求,探索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打造特色IP、助推特色农产品产销及创建和美乡村等具体合作路径。 红星乡秉持“党建引领、校地联动、人才兴乡”理念,建立“党建 + 教育帮扶” 重点工作清单,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浙江工业大学“红星执序”支教团队二次走进红星乡,围绕“五育并举”与儿童成长需求,精心设计系列特色课程;依托德育课堂,通过红色童子军情景剧演绎,生动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基因;设计《运动的小车》《重力学原理》等趣味科学实验课,有效激发乡村孩子探索科技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