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抗战时期,根据国民党当局允许农民组织农会的政策,永泰凤落、白叶等农会应运而生。在中共闽南特委、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农会以“团结农民、抗日救国、改善民生”为宗旨,在民族危亡之际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为长期抗战提供坚实的物资支持和群众基础。 永泰农会的成立过程与活动开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永泰曾是中共闽中(闽南)特委的长期驻地和闽中游击队根据地的重要区域。1940 年,中共闽南特委、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决定在农村组织农会,以此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同年 6 月,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凤落、白叶两地农会相继成立,分别由饶云山、林福亨担任理事长。利用农会这一合法组织,积极为农民争取政治、经济权利,带领农民发展生产,宣传抗日救国,并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等运动。农会同国民党当局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支援抗战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凤落农会理事长饶云山 岭路乡凤落村凤落农会旧址 凤落农会 在闽南特委领导下,凤落党支部利用农会开办信用合作社,自办“盐子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特委指派专人到凤落负责宣传教育工作,以凤落私塾为中心,办起夜校,教成年人讲普通话、唱革命歌曲。同时,对农民进行时事教育,使许多青壮年纷纷走上革命道路,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在凤落农会的带动下,凤落周边的四角坵、沈坑、宫后、高斜尾、洋斜、岭头、转头山、陈洋等地相继成立农会组织。 白叶农会 农会成立后,主要干了三件事:(一)创办“无限责任信用合作社”,发展社员 30 多人,发动农民入股,每股 20 元(旧币),股份不限。在群众自筹资金难的情况下,农会根据入社人员股份总和,以此作为合作社贷款基金,向国民党银行贷回股份总额,再低息贷给群众,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二)为帮助解决因抗战时期沿海沦陷后食盐供应紧张的问题,以农会名义办“盐子店”,绕过国民党“计口授盐”层层盘剥克扣,解决广大群众和特委机关干部吃盐难的问题。农会还经营“洋油”、“洋火”、土烟丝等物品。白叶农会举办“盐子店”深得人心,邻近的赤锡、双桂、云岭、东坑等 8 个村先后仿效,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为了开展地下工作,白叶党支部还以开“盐子店”为掩护,设立地下联络站,担负交通、联络工作。白叶村地势险要,有山路直通青溪。1943 年 12 月,省委迁驻青溪后,党的武装队伍和地下党组织领导人来往途经白叶到省委机关,都在“盐子店”进行物资补充。(三)为使贫苦农民子弟有读书机会,白叶党支部还办起乡国民学校,吸收附近村庄儿童入学,深受群众欢迎。 白叶农会理事长林福亨 赤锡乡白叶宫原白叶乡国民学校旧址 赤锡乡白叶村白叶农会旧址——林福亨故居 1941 年 4 月,连江、长乐、福州等沿海地区相继沦陷。9 月,中共永泰县委发动 30 余名党员、干部及农会积极分子奔赴长乐抗日前线,参加敌后武装斗争。其余农会会员部分继续发动群众抗丁减税运动,发展生产;部分则转入地下隐蔽战线,为中共福建省委在青溪、官烈等地开展革命活动提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农会骨干分子纷纷加入游击队,为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贡献力量。 红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永泰县是革命老区县,有 60 个革命基点村。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已远去,但众多的革命遗址仍在诉说着当年在共产党带领下民众众志成城反抗侵略、压迫的故事。为了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不断加大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持续推进党史教育基地创建,以红色基因赋能时代新人培育,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岭路乡凤落村修复了凤落农会旧址、饶云山旧居等红色文化遗存,把凤落打造成红色研学基地;赤锡乡白叶村修复了白叶农会旧址林福亨厝,建立白叶革命史纪念馆等。这些举措让革命旧址得以更好地保存,也为后人缅怀历史、传承爱国精神提供重要载体。 凤落农会旧址挂牌公布为永泰县党史教育基地 凤落农会旧址展室 凤落农会旧址 1940 年凤落农会成立后,这里成为凤落党支部开展抗日救亡、联系群众、组织革命活动的核心场所,见证了农会在中共领导下团结农民、支援抗战的那段历史,具有重要的红色文化价值。当地政府对凤落农会旧址进行修缮,根据史料记载和亲历者口述,修复还原了旧址的建筑格局、传统风貌及内部陈设,最大限度保留历史原貌,重现当年农会办公、议事及发动群众的场景。2022 年 6 月,被公布为永泰县党史教育基地,让党员、干部、群众走近革命遗址、触摸党的历史、感悟红色精神。 复原重建的凤落盐子店 凤落盐子店 凤落农会为解决群众食盐短缺问题而设立的“盐子店”,是当地重要的民生服务和地下革命联络场所,与凤落农会紧密关联,是凤落红色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近年来,凤落村按照相关资料对“盐子店”进行复原重建,力求真实再现当年农会服务群众、支援革命的历史场景。 凤落研学基地 凤落红色研学基地 由闲置的凤落小学改造而成,建筑面积达 1053 平方米。基地功能丰富,集党群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以红色领航,充分发挥出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多、党史故事多的优势。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串联起凤落惨案烈士受难旧址、凤落农会旧址、凤落游击队旧址等多个革命遗址,以及岭路乡革命事迹陈列馆。在农耕文化体验方面,流转周边土地打造农事体验基地,推出“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让学员体验农耕乐趣、了解农事知识,聆听红军井、南瓜粥、红薯饭故事,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乡土饮食文化。红色文化以崭新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扎根热土,带动全乡,更加丰富了乡村文旅精神内核。 白叶革命史陈列馆 修缮后的林福亨故居 白叶革命史陈列馆展厅 白叶革命史陈列馆 2020 年 3 月,在白叶地下党负责人林福亨故居建立革命史展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永泰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白叶地下革命活动等内容。展室设置实物展柜展出当年游击队所使用的铁质掌中弹、枪支、木制多层保密桶等部分武器、用具,以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物件、红色书籍文献等近 200 件。2021 年 11 月,陈列馆被公布为永泰县党史教育基地。每逢重要节庆日、重大纪念日等,吸引各地干部、群众来此学习参观,感悟革命先辈对党和人民的深沉大爱,从红色资源中厚植爱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