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今日要闻> > 正文
【村子里的故事】盖洋乡前湖村:党建领航“家园梦” 干群共绘“同心圆”
2025-09-29 10:10:00 来源: 永泰党建  责任编辑:    手机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中,盖洋乡前湖村以“善谋、善治、善美”为发展主线,执奋进之笔,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治理优、生态美的生动图景。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山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李果聚宝盆”;从探索“网格化治理样板”,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前湖村的每一步跨越,都源于“三善”理念的深度融合。


善谋产业:焕新动能结出富民“黄金果”

“过去守着老品种李树,一年到头忙累,一亩地却见不到多少收益;现在改种‘福红李’,果子甜、销路好,价格也上去了,去年我家5亩李果净挣2万元!”55岁的果农许文惠站在仙亭山李果种植基地前,望着漫山的李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片曾经因李果品种退化、效益低下而撂荒的山坡,如今已成为村里人口中的“绿色银行”。一个个硕大甜润“福红李”,不仅甜了消费者的舌尖,更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产业振兴,品种为先。面对传统李果市场竞争激烈、效益低下的困境,前湖村党支部坚持“科技赋能”,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打造仙亭山李果种植基地,并积极主动与福建省农科院深化院地合作,依托专家团队持续推进品种选育与改良,累计试验培育李果新品种近200种,获评“鲜食李示范基地”。其中,“福红李”以其甜度高、品相好等优势赢得了市场青睐。为进一步释放产业潜能,前湖村党支部不断加大李果种植基地建设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推动基地向标准化、现代化迈进。同时,通过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邀请农业等部门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开展产业交流,培育出一批种植大户,带动新品种李果年产量和产值增长,巩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坚实基础。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好果子卖出好价格,村党支部探索创新“农业+文旅+电商”融合模式,连续4年成功举办鲜食李采摘节,吸引大量游客走进基地、体验丰收。此外,主动对接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邀请网红主播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有效提升盖洋鲜食李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实现“种得好”更“卖得火”。


善优治理:党建引领织密乡村“幸福网”

“老曾,张奶奶家的电灯不亮了,得空去看看!”“曾叔,明天垃圾分类宣讲,宣传册别忘了带!”……清晨,网格员曾昭强的手机信息提示音响个不停。他的“服务清单”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要处理的“关键小事”:每周二定期走访独居老人,每月组织志愿服务、开展平安宣传……。

基层治理,机制为要。面对农村“空心化”、治理资源分散、治理力量薄弱的等挑战,前湖村党支部探索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全员共治”的网格治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选配6名专兼职网格员,构建“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农户”四级治理体系,推动政策宣讲、决议传达、公益活动、意见征求“四到户”,实现急难事、纠纷事、红白事“三必联”。

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前湖村党支部更以“精准服务”提升治理温度。村党支部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重点打造面向“一老一少”的“暖心驿站”,每月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积极联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以及高校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爱心送教等关怀活动,将暖心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定期选树道德模范、宣传村规民约,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实现了治理有效与民心温暖的同频共振。


善美生态:绿色发展绘就山居“水墨画”

“曾经,村口那座垃圾山谁见了都绕道走;如今,这里已变成占地2000㎡的仙亭山露营基地,每到周末,都会有游客前来游玩,大家都说我们这里的风景好啊。”站在观景台上,前湖村党支部书记许光斌望向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感慨道。从昔日“灰头土脸”的脏乱村庄到令人羡慕的“绿富美”省级森林村庄,前湖村书写了一段精彩的“生态逆袭”故事。

蜕变之路,基础为先。为改善人居环境,前湖村党支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同时发动群众自筹,大力推进村内道路改扩建和生产道路提升工程,累计硬化道路1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村民彻底告别了“雨天一身泥、夜晚摸黑行”的历史。与此同时,村里积极推行实施积分制管理,党员干部带头清扫保洁,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赚取积分,兑换洗衣粉、大米等生活用品,逐步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可持续治理氛围。

生态底色擦亮了,发展特色也更鲜明了。依托高达90.25%的森林覆盖率和优良的空气质量,前湖村做足“生态+”文章,培育休闲露营、农业观光等绿色新业态,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实现了从生态美到产业兴、从产业兴到百姓富的良性循环,为山区偏远农村提供了可借鉴的“前湖经验”。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