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坵演村,依旧层峦叠翠,生机勃勃。大樟溪畔,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生态步道上游客惬意漫步,安宁祥和的振兴图景在眼前铺展。 1990年5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坵演村调研,勉励当地“咬定青山不放松,造林种果下真功”,并擘画了“山顶林戴帽、山中果缠腰、山下吨粮田”的农业综合立体开发蓝图。 30多年来,坵演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村强与民富协同发展。昔日山光、水浊、田瘦的小山村,如今“生态绿”与“老区红”交相辉映。从砍树换钱的旧模式到护绿生金的新路径,坵演村正以鲜活的实践,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答卷。 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坵演村农业综合立体开发成效显著。(永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01 筑好生态底色 走进坵演村小坪自然村,1棵树龄400多年的榕树像一把巨伞,36棵树龄300年以上的油杉高耸入云,一旁的大樟溪犹如玉带,将坵演村如画美景串起。这些青山绿水,见证了坵演村生态环境的变化。 “以前我们村发展菌菇产业,导致山上树林被砍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坵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掌平说。那时候,村民靠山吃山,为发展菌菇产业,到山上砍树,粉碎后制成菇筒种植香菇、黑木耳。一沓沓钞票确实让村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可代价却是绿油油的青山被剃成“光头山”。 习近平同志擘画的蓝图,让坵演村转变发展思路,开始恢复山林。村里成立护林队,加强山林巡逻守护。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按照每亩林地26元的标准对村民进行生态补偿。这一举措不仅将“绿色金库”变现,让村民得利,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守护绿水青山的自觉性。 30余载接力守护,坵演村持续为优化生态环境“加码”。村里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整治国道沿线村容村貌,实施新房美化、裸房整治、古厝修缮等五项工程,建成污水处理站、生态停车场,完成弱电管网下地,让村庄颜值大幅提升;投资1200多万元治理大樟溪白杜至坵演段生态水系,打造集生态河道、防洪堤坝于一体的精美河段,配套建设网红慢行步道,让水清岸绿成为日常;守护珍稀资源,对芹菜湖自然村2500年树龄的古茶树群设立司法保护联络点。 如今的坵演村,坐拥3万亩生态林,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并被列为福州市第二批乡村振兴高级版试点村。 02 三产融合发力 眼下,坵演村的橄榄园里,一株株橄榄树枝头缀满果实,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坵演村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坵演村牵头成立安狮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布局特色林果种植,全面改种500余亩油茶树园,升级300多亩橄榄园,还开辟出23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同步培育青梅、李果等经济作物。 随着果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得好”的问题解决了,“卖得好、附加值高”成为新目标。坵演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多家初级农产品加工厂,其中仅橄榄加工厂每年就能为村民带来20多万元直接收益,村里也初步实现了从单纯种植到加工增值的关键跨越。 在筑牢特色农业根基的同时,坵演村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农旅互促的乡村新业态,让越来越多村民吃上“生态饭”“旅游饭”。 福州城投梧桐外温泉度假区农场便是其中的标杆项目。该农场由福州城投集团注资、福建省天青色文旅集团专业运营、村民深度参与,创新形成“国企+村民+专业团队”三方共建模式。占地302亩的农场内,六大主题园区串联起多元体验:亲子农场里,花田铺展绚丽画卷,小火车载着孩童穿梭;有风牧场·营地集合萌宠互动、卡丁车体验、天幕露营等业态,成为亲子游热门打卡地;22栋院落式温泉树屋采用纯木结构,与山林绿意融为一体,打造沉浸式自然居住体验;永泰风味馆则以当地食材烹制乡宴,让游客在游玩之余品尝美味。 此外,房家·泰谷里露营基地等特色文旅项目也相继建成运营,助力更多的村民依靠旅游产业致富。 “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村民陈道财提起如今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2024年,坵演村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达6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持续迸发。 03 激活红色动能 “小坪自然村的青少年红色文化孵化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到时候可以结合非遗体验与亲子研学,让红色故事变得可触可感。”在坵演村村部会议室里,村“两委”成员热烈讨论着项目建设的相关事宜。 坵演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近年来,村里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了一系列党建实践基地,除了在建的青少年红色文化孵化中心,还有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党建书屋、初心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廉政建设宣教基地等,全力塑造红色教育标杆。 坵演村还在机制创新方面下功夫,探索形成“服务队+工作组+合作社”党建模式,逐步形成支部引领、村干带头、党员齐心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育先锋、促共建、引人才等途径不断夯实组织阵地,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方面,选优村级“带头人”。利用村级组织换届机会,村里优化“两委”班子结构,达成班子成员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吸纳优秀青年入党,为乡村发展充实人才力量……越来越多元的力量助力坵演村乡村全面振兴。 另一方面,推进村企联合共建。坵演村与华荣集团党总支、永东南建设集团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积极探索村企合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途径。同时,还携手福州城投集团,组建乡村振兴联合党支部,推动国企资源力量下沉,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文化、生态、产业振兴,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叠加效应。 坵演村还积极搭建引才服务站。发挥3名福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专员作用,引入途远集团、乡伴集团,全过程指导坵演村规划设计;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推动18名“专家、专技人才、大学生、新乡贤”四类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全力构建乡村人才交流互动平台。 现在的坵演村,“头雁”领路、“群雁”齐飞,既有本土干部的深耕细作,也有外来人才的献智献策。每一处变化,都凝聚着多元力量的智慧与汗水;每一步跨越,都诉说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