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
  •  永泰风景3
  •  永泰风景2
  •  永泰风景
  •  水天一色
  •  梯田丰韵
  •  大洋洋尾寨
  •  云顶天池
当前位置: 永泰新闻网>媒体看永泰> > 正文
探访一群“留守”福建千年古镇的90后大学生
2019-01-07 09:03:33 来源: 台海网  责任编辑: 王阗   手机版

      林露露(右一)上任后,父亲林新福(左一)和她一起在支部党员大会上重温入党誓词。 林露露 供图

  最珍贵的 

  林新福对女儿的“名气”毫不稀罕,甚至觉得这是女儿用前途换来的“虚名”。他最怕老朋友扯着嗓子故意问:“哎呀,你怎么搞的,怎么让女儿留在嵩口?”

  事实上,若非2014年那段在嵩口做“向导”的经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林露露也不会把职业前景和老家相联系。

  嵩口镇虽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但那是2008年的事了。乡村凋敝、人口流失,近年来同样发生在这个依靠农副业创收的小镇。

  当年捧回铜牌的时任镇党委书记张培奋,压力极大。镇里工作人员特地给铜牌称了分量——33斤重。一块33斤重的铜牌,哪怕它象征着福州市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又能带来什么?

  发展工业?几无基础。重拾农业?难寻人力。这是中国多数乡村普遍面临的难题。

  在嵩口任职“7年6个月22天”的鲍瑞坊,现已调任福州市农业农村局,仍对身在古镇的日子记忆深刻。2013年底,嵩口迎来由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组织的专家团。这个被考察机会,是当地党政干部争取而来的——硬是将嵩口镇挤进“闽台乡村游实验基地计划”,成为第11个被考察之地。所幸,专家团里的打开联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国沧,相中了嵩口。

  其实,外来人初到嵩口,满眼所见尽是主干道两旁贴了瓷砖的新建小楼。难见绿水青山,更难看见乡愁。

  “从建筑和聚落的历史保存完整度来看,嵩口确实不理想,可是我们看到了其中居民的生活是存在的……”在刘国沧看来,本地人和他们的生活才是古镇最珍贵的所在。

  正如曾来嵩口调研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所言,“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丢掉乡土,丢掉在地的生态人文。只有在乡土基础上和城市融合,一二三产融合,才能走出乡村的现代化”。

  这与当地党政干部的心意不谋而合。以最小预算、最少破坏来实现最大效益的改造方式,应运而生。

  2014年清明假期,正读大三的林露露带着大学同学到嵩口游玩,隔着木门看到“打开联合”团队的一群年轻人正左顾右盼。之后,热心的她带着外来的规划设计团队走街串巷;再之后,她成为团队的实习生。

  同事们希望林露露留下来,当家乡改造和复兴的见证者——“你难道不想亲眼目睹这个变化吗?”答案是:想。于是,这成为林露露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成了她培养乡村反观能力的第一扇窗。

  外来年轻人希望用“旧”唤醒乡村记忆,而本地人却渴望“新”带来更多便捷。二者仿佛是平行时空,林露露便成了居中的翻译者。

  为什么好好的水泥路非要砌回鹅卵石路?崭新白墙为什么要故意做成旧兮兮的黄色?本地人难以理解。在古镇路口做了几十年竹编用品的老工匠,最初也拒绝了这群外来人的要求——缩小竹篮尺寸,做成放在手心的工艺品,“那个东西除了能看还能干什么?”

  但随着越来越多城里人开车来嵩口闲逛,随着洪晃、姚晨等名人的到来,随着大型活动逐个落地到嵩口,隔阂渐消。2016年,嵩口跻身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受政府邀请,福建本土文化杂志《HOMELAND家园》策划并编制《嵩口模式》,编辑们曾搬到嵩口,蹲点探访了378人,呈现活化进行时的千年古镇。“尊重自然与历史、让本地人做本地事、不大拆大建的方式,正是类似乡镇的可能。”杂志主编许灵怡总结道,“去嵩口看风景,同时也看得到我们自己的故乡。”

1  2  3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永泰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永泰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永泰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永泰新闻
    [更多]国际新闻
    [更多]国内动态